海神
一開始是看到了簡體字小說「王道」,因為第一次看到有和我想做的題目相近的韓國歷史讀物,因此決心買回來看。不過買來後事多,入手了一個月還看不到幾頁。前兩天發現書店裡有此書的繁體版,少了原作者寫的緣起,但有劇照和廣告,才知最近衛視中文台在播,於是從這兩天開始,盡量趕在八點鐘左右回到父母家,打開電視(因我住所沒第四台可看),算是做為每日在城市裡往復穿梭奔忙的補償。
我從商道、醫道、大長今這樣一路看下來,知道這組人馬所拍的片,劇情與選角應該都有一定水準。不過就像商道裡的大笑話:「老闆,我要買這本四庫全書」,他們對中國歷史或東亞史實在沒有什麼考證啊,若非有帥帥男主角、男配角,今天看的感覺簡直就是「穿古裝演戲」... orz
(接著是沒查書的歷史記憶力大考驗時間,沒興趣的請不要往下看 ^^| )
一、絲綢之路這個名詞是19世紀德國學者里希霍芬所創,而所謂的絲路,因為距離長遠,路途艱險而易受阻斷,在漫長的時光中,出現非常多條不同路線。而公元九世紀的新羅商人居然能把絲綢之路當成一條具體的商業道路來談論:「這個商團的勢力遍布了絲綢之路...」好厲害啊!這個商團的勢力足以包山包海包草原包沙漠,大概只有天空才是它的極限吧?
二、這些國際商人都是拿銀子在做生意進行交易,這無可能啊!中國從進步到貨幣經濟以來,多半是採銅鐵雙本位制,魏晉南北朝的戰亂一度使得中國倒退到以物以物的自然經濟,但是不表示銅錢就消滅了,漢代的五銖錢一直到清代都還可以用。唐的飛錢是匯票,南宋後出現交子會子之類的紙幣,但是當時的人不懂紙幣是需要有保證金的,政府沒錢就印鈔票,使得紙幣急速貶值而沒人要用。變成銀銅雙本位制在明朝中期以後,因為地理大發現與資本主義的興起,東西方世界初次成為一個經濟體系,墨西哥鷹洋(銀幣)大量流入中國,不太產銀的中國才有能力以銀做為高面額貨幣。在清初盛世,銀跟銅錢的交換率是1:800,後來鴉片大量進入中國後,在十幾年間(實際多少年記不清楚了,寫個看電視感想而已別叫我查書吧 :p)飆升到1:1200,所以歷史課本才會告訴我們鴉片造成中國大量白銀外流,造福了英國佬,所以英國的銀器有名,當時的英國銀器上,其實染了不少中國人的血。有點扯遠了,但唐人的交易應該是以一貫一貫的錢、高價的金或一匹一匹的絲絹來進行,這片子裡不斷地聽到「虧空100兩銀子」「我給你四百兩銀子買下這兩個奴隸」之類的台詞,聽在我耳裡,實在是嚴重的 bug, 不能接受啊...
三、中國人手裡居然拿折扇!你以為竹骨糊紙折扇從一開始就是中國人的東西嗎?其實並不是,中古以前的人拿的是團扇、羽扇,紙折扇是在明清以後進行朝貢貿易,朝鮮商人帶來中國賣,受到當時士子的愛好,所以才在中國流行起來,電視上如果演白居易手裡拿著折扇得意地轉來轉去,最好不要太相信,那不是真的。
四、移動的速度太扯:為了要救我們酷酷的男主角性命,帥帥男配角決定要從廣州趕到河西,結果一票人騎馬一下子就到了,因為兩人擦身而過,於是男配角又一下子就從關外的沙漠回到了(看起來一點也不繁華的)揚州,喂喂,你們這些古代朝鮮人,都是坐飛機在飛中國國內線的嗎?根據考證,中古時代的旅人,移動的平均速度是一天30~50KM,蒙古帝國或波斯帝國裡的信使因為有驛站或馳道,所以他們的平均速度可以達到一天300KM,但是這是極端的例子,即使一天可以騎馬移動300KM好了,光是想也知道從廣州到河西(陽關?),那個距離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到的,結果大家都看起來乾乾淨淨,毫無風塵僕僕之感,簡直就只像是從城裡過一道城牆出去到了河西,這怎麼可能?
五.男男女女都那麼瘦...女主角美則美矣,但絕不是符合當時審美觀的美女呀 XD
六、唐人有部曲奴婢為真,有奴隸是真,但是有格鬥士...?我現在在看的是羅素克洛的神鬼戰士?@@
要仔細挑的話大概會寫不完,我留點體力來看日劇好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