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紙堆
應該沒有很多人有相同經驗,以下是可能閃不到任何人的閃光文。
說實在,我做的主題,想看到原手史料真的太難,好在還有點機緣,可以嚐嚐當歷史學者埋首故紙堆的 fu。今天受到許多人的幫忙,而得以在某個謎之倉庫裡看見存藏了六十年的課表檔案。大批大批的表格,用毛筆、鋼筆,一筆一劃,工整慎重地列出許多傳說中的大師名諱及開設課程。因為廣義來說,自己跟這些大師終究也是有師承關係,讀著這些資料,如先人面目宛然可遇也,感覺夢幻無比,誠如 ali pro 「王的血族」的歌詞裡的一句,「系譜の枝を遡って 貴方に会おう」(溯著譜系的分枝而上 想見到您(=尊貴的祖先))
即使六十年前我還不知在哪裡,但是即使要現在的我回到六十年前,再當一次大學生,那些一代大師開設的課程,我也十分樂意去聽。
網頁直書
仍然是跟上次那個令我嚇到的網頁有關。
因為老闆最後決定還是要參考他的資料,所以我又回到他的站裡面去看,發現他有寫他是怎麼做出來的,在這裡:「直書 lay out」 (日本語,用 FF 看時表格下的地方會亂掉,IE 則 ok),他用 Frontpage 配合 IE 5.5 的 Vertical layout 功能與特定的標籤,網頁就變直書了。
站長 青燒(aoyaki) 先生認為雖然橫書也沒什麼不方便,但是有的時候還是會覺得受限,能夠直書就可以視文章內容決定畫面上的文字走向,進而讓日本的網頁豐富起來,以後他也一定還會繼續在直書版面上下工夫。
我很敬佩這位已屆花甲之齡的青燒先生 (或女士?) 對網頁直書的這份用心,所以將他的感想節譯於上供大家參考。語法不難,也不是日本語,就不譯了。這幾天承蒙諸多畏友對前一格 題解 內容的關心與指教,故增記之。
"Crash your Firefox" 題解(?) :p
話說今天在找老闆指定的資料...
(以下內容稍經整理潤飾)
15:38 <@momizi> 我看到很神秘的直書網站了!
15:38 * momizi 研究中
15:38 <@momizi> http://www3.synapse.ne.jp/kintaro/denryoi_1.htm
15:39 <@momizi> 它.. 真是嚇到我了
15:39 <@momizi> 希望我不會有一天要這樣做網站 :~~~~
15:41 <@momizi> 這個也嚇到我了 # http://www3.synapse.ne.jp/kintaro/seiminnyoujutu_1.htm
這就是綱目體。我第一次看到有人以網頁形式做出來,但是開它的原始碼起來看,卻看不出他到底怎麼做到的。如此,我掉入兩難的困境了。今天的工作之一是找資料,如果我把這個站報給老闆,我怕他以後叫我仿做,我連CSS 的C 字都不會寫,怎麼可能做到。何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用 CSS 做到的。但是不報,今天我就會被當成在玩 :o
於是 布丁 想試試看他能不能做出來。
15:42 <@hlb> momizi: http://hlb.yichi.org/test/chinese/vertical.html
15:50 <@hlb> momizi: http://hlb.yichi.org/test/chinese/v2.html # IE
15:52 <@momizi> hlb: 但是這樣字大小不太對,沒有重現古書的排版←我老闆一定會這麼說
15:55 <@a*r> momizi: 老闆覺得你是萬能的嗎?
15:55 <@momizi> a*r: 差不多 ~_~
15:56 <@momizi> a*r: 因為這個他一定沒看過,然後一定會喜歡,會要求我設法做在我們的網站資料上,如果我說不會,他就會說「那妳要設法學會啊」 orz
15:56 <@hlb> ........
15:56 * momizi 對他很瞭解了 ~_~
15:56 <@hlb> 好像找出 crash firefox 的必殺技
布丁貼出url 後,接著是眾人的小狐狸死翹翹的災情回報...orz
所以才有了 Crash your Firefox 這篇(吧)。 XD
*_*
剛才check e-mail 收到一封公函,因為太震驚,我決定今晚不做事了。剛好用來證明 四百萬研討會 是如何夢幻又令人羨煞。
==
您好:
很抱歉!!本中心臨時接獲學校通知,即日起對各計畫案不再提供茶點或茶水費用之申報(不溯及既往) 。
為了貴計畫的權益,請貴計畫即日起務必留意終止這類費用的支出。臨時通知您,實為不得已,不便之處,懇請見諒!!
O科會人X學研究中心敬上
==
看完呆掉五分鐘後,我突然想到某小姐的msn nickname:「拿出你的良心吧!刪了這些錢,你的年終獎金也不會變多,何必呢!」
刪了大學部學生熱愛的點心費,又不肯給學生車馬費,叫我們以後用什麼吸引學生來參加這麼無趣的活動啊?教育部長大人說什麼要投入五億推廣這門在台灣不被愛的學科,大概只是騙騙人的吧。 :o
四百萬研討會
傲慢的笑話
我對某網路文章的看法
先從遠一點的事講起。某一天吾師給我一堆網路資料叫我參考,其中有一篇是我寫在敝小閣上的歷史相關文章,被吾師當成了資料, c/p 在 word 上給我。
在肚子裡大笑的同時,也感到非常戒慎恐懼。我知道我在歷史學領域裡做的東西很冷僻,一旦寫了相關的事貼在網路上,很容易自曝身分,我不想讓現實生活裡的特定人士把我的網路身分與現實生活間的連結追出來,然後認為這個傢伙不務正業玩樂打混過太爽。此外,雖然我也想寫些跟自己的專業有關的文章,即歷史與編務相關,但總覺得這些東西實在是像石頭一樣又無趣又冷,有興趣看的人很少,人家要看學術專業性的文章,何必跑來一個以日記、生活雜感為主的地方?會得到回應的文章,大概都是些寫吃喝玩樂的內容,也就是說,這種輕鬆娛樂的內容才是敝小閣的人氣(如果有的話)之源。所以心裡暗自做了決定,以後某個特定範圍的歷史專題,我要把雜感全部吞下肚,不寫在本 blog 上為佳(反正也沒有人期待? XD)。
不過跟歷史學相關的內容還是可以說說。所以呢...
1.大歷史的意思不是指「很長一段時間的歷史」,反過來說,小歷史的意思也不是指「某人/事/物只有一天的生命」。
2.拿台灣的現狀跟盛唐比是不對的比較,因為台灣沒有出現一個先行替它奠基的強盛短命前朝,以整體的情形來看,台灣是南唐,不是盛唐。
3.歷史固然不是要讓人拿來學以致用的,不過也不是要讓人扭曲後拿來當護符用的。(國家法西斯主義很喜歡玩這一套)
4.正在發展中的東西是沒辦法為它的歷史意義定位的。兩年前寫了一篇 「網路文學與 blog?」, 於文章前半已將我的想法講得很清楚,在此不再重述。
5.東方是否存在文藝復興的條件,以前也寫了 「東亞地中海+文藝復興」,我想已經把最基本的文藝復興在西方歷史上的脈絡,及東方是否可以套用的看法說出來了,所以也就不再重寫。
6.有句話說,「每個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我很不想用反面的意思去批評人,那樣好像藉炫耀專業知識來為自己的傲慢尋找合理的藉口。不過呢...(以下省略五百字)
7.你所受的專業訓練,決定了你的思考模式,思考模式雖然沒有什麼對與錯的問題,不過,人文素養不是靠 google 就可以擁有的東西,用李先生的思考模式來攻擊李先生的說法,感覺還蠻好笑的。只是,在這個不愛人文的國度,人文可以為現實人生做什麼,因為我正在見山不是山的階段,聽說所有唸人文的人有一天都會走到這裡,也許等某一天我走到見山又是山的階段再來談。
總之,我只有一個想法:「你的正義不是我的正義啦」... :p
「抉擇去取,例不拘常」── 些許平面編務心得與技巧
中文直書排版有沒有一定的守則呢?昨天 jjgod 問了我這個問題。我的回答當然是「有」。排版實務上,第一個被想到的鐵則就是「避頭尾點」,除了避頭點,一般我們在本地看到的出版品,標點都是全形佔一格。早期一點的,標點在右下,佔半格,民國初年的出版品則多仿古人旁注批點之例,不佔行內空間。可是鐵則真的有這麼鐵嗎?
「BLOG 是什麼?」
布丁大長輩 叫我 blog 起來,故從之。 XD
(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人名除我的以外都馬賽克,並刪除不相關的對話)
11:47 <@momizi> 剛才老師問我 blog 是什麼
11:47 <@w*g> 這時候一定要裝死
11:48 <@w*g> 裝無知
11:48 * momizi 答:「老師,如果要用史學體裁來說的話,它是『日曆』。」,於是老師臉上出現了瞭解的表情,並說:「喔,日曆,很好呀!」
11:48 * momizi 歡樂 ^o^
11:48 <@w*g> momizi++
11:49 < m*l> momizi++
11:49 < j*g> momizi++
11:49 <@k*o> !
11:49 <@i*o> 起居注 ... :p
11:49 * momizi 確實沒有欺騙老師喔 XD
11:50 <@k*o> momizi: 寫..一篇吧 :p
11:50 * momizi 難得用兩個字就跟老師解釋清楚了新科技 ^O^
11:50 <@momizi> 「日曆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年」
11:50 <@momizi> 所以是 blog XD
11:53 <@momizi> 其實是因為我想省力,所以替小會做了一個 blog,老師不知我做的是什麼,所以有此一問.. :p
譜牒學2.0
這年頭萬事都要來個 2.0,連譜牒學也要有 2.0。在我的理解,最早的譜牒學是基於個人/家族的某種自戀傾向 XD,加上對往事的興趣或依戀而出現的產物。我不知道這年頭還有多少人在寫家譜,至少這件事對廢柴史學生如我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在。但是很可惜的,近世因為戰亂,我不管從父方母方往上追,頂多都只能向上追溯五世先祖,父方宗祠已毀,母方家沒有這種概念,我到現在所收集的資料都只能算是先祖傳說,即使長輩說得輝煌,也只能拿來當傳說聽,在心裡打個問號存疑。認識的人中有人號稱先祖追隨鄭成功入台以來歷經二十代,但很遺憾,他們家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資料,同樣也只能聽聽而已,不能做為可引徵的材料。
我以前曾經坐在碑拓前用莎士比亞排過元代某張姓大官家族九代人的族譜,那真是一個耗時費工的惡夢,努力排出來也不知道對什麼人有用,即使轉成圖丟網路上也沒有人有興趣看吧。
但今天看到 Geneology 2.0 裡的 範例,完美地結合了傳統與新科技,真是要給想到這個點子的人起立致敬啊。只是近代華人如我的族譜,若是也想這樣做的話, google map 上的zoom out 可能得調到蠻下面的吧。^^|
從《萬古江河》小談中文書刊排版
數日前替吾師拿回一個掛號包裹,裡面是 許倬雲老師 贈送給吾師的新作:《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吾師開封翻閱後,因為看到這本書的折口 設計 特殊,便拿過來讓我看,和我討論其編排、選紙與設計等製作上的細節。又因這本書是許老師畢生的心血作,吾師指點,謂我應該要看這本書,且要特別注意看其中概念性的內容架構與文化圈的觀念。以我要做的題目及目前實際上的需要,我也覺得自己確實有必要看這本書,所以便毫不抗拒地,當天晚上就去入手一本。這本書有27萬言,內容如何,不是身為學生晚輩且目前又還沒看完的我有資格討論的,以下只談我對這本書在編排製作上的感想。
(20060415 追記:此書已在 4/7 午夜看完,確實是觀點新穎的歷史書,許老師不愧是上古史大家,於上古史的部分寫得特別精彩,果真是一生功力的展現,不過對於不習慣歷史學治學法的一般讀者來說,大概還是不易理解?
又及,現在點進 books.com 裡看這本書的資料,發現多了封面的設計理念與序的全文,為當時寫本文時之所無,難道是在回應拙文嗎?XDXD )
3Q得 Orz 考
zonble 的新歌 3Q得 Orz 上了傳媒,我們這些認識他的人也感與有榮焉。不過我懷疑把 orz 視為五體投地是一種以訛傳訛的結果。因為早在學測前半年,我就收過某教授寫給我的信,裡面以 orz 表示對我的感謝之意 orz
薄弱的孤證如下。(為保護當事人與我自己,該教授的大名馬賽克起來)
「觳觫且長白髮中的 ***敬上 【○】 ß (正面磕頭狀,象形文字也。或西洋側面版 Orz)」
大長輩對我如此謙讓客氣,用orz 來對我表示親近,我既然知道長輩誤解了,理當要婉轉地補正,以免長輩日後鬧出更大的笑話。又因身為史學生,要補正前輩學者在理解上的不備之處,必須言之有據,意亦在表示我理解尊敬的長輩處境之難,並感謝他視我為同輩的厚愛。所以我除了客氣的回了一信,請他對信中事無需掛懷之外,信末另附上一篇解釋何為「orz」的文章連結,向這位同系異校的教授說明 orz 的真意。所以他再回信來給我,就修正了 orz 的用法。XD
但是在我向該師解釋何為 orz 之前,他是不是先被誤解的老師或學生誤導了呢?他是否也誤導過其他我不認識的長輩呢?要知道,那些愛面子又怕被年輕人笑他們無知的長輩學者們,通常都是私下互相討論,或詢問身邊的人,問某些新出來的、對他們而言難以理解的用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試舉一例。猶記三年前的某個夏日,我與某同學在咖啡店伺候著兩位年逾耳順多矣的大長輩學者用餐。茶餘,其中一長輩突然悄聲垂詢,「現在大家都在算『幾年幾班』,那是什麼意思啊?」
所以我覺得,其實也不用太苛責那些誤會了什麼是 orz 的出題老師。他們未必是不懂裝懂或自以為幽默,而是在小圈圈裡以訛傳訛的結果。至於說什麼出題老師要給考生當頭棒喝,那叫「自意識過剩」,其作為正等同於柏拉圖所討厭的Sophists,雖然古今中外這種人從沒少過,但跟出題老師對火星文的認知正確與否沒有直接關係。
語言會逐漸變化,變好或變壞固難斷言,但既然是象形文字,不同年齡的人在不同的理解下,發展出不同的用法,這也不算奇怪。現在在玩網路所以知道 orz 是什麼的我們,能保證自己三、五十年後還有那份心去了解年輕人,希望聽懂時下年輕人的用語嗎?
「orz」從失意體前屈變成五體投地也就算了,只是怕,經過這麼一考,原本只是偶現的網路用語被定義,在想像力中撲翅輕飛的蝴蝶成了僵死之蟲,惜哉。
寫blog對你的學術生涯是不是壞事?
原來的文章可以看 寫blog對你的學術生涯是不是壞事?
好事壞事要怎麼分呢?特別我置身在一個極度重視學術倫理、尊師重道的圈子裡?網路世界表面上看似給了人一個匿名的空間,事實上還是跟現實世界一樣,說什麼話都大意不得。真要人不知,寫在可以上鎖的日記本較好吧。
回到學術的話題。論到學術,我在意的其實是,讀/寫 blog 是不是分掉了我 讀/寫學術文章的時間?所以我或許會在敝小閣寫一點點跟我自己的研究確實相關的反駁文作為獻曝,但我不會把我的研究心得全數貼上來,不是我沒有學術良知或道德感,而是我個人的生命經驗,在讀/寫 上頭,本來就有分娛樂與求生存的層次。為了娛樂而拿石頭絆倒自己,不明智吧。
簡單的一點點發想。
日本的女帝
讀到這篇 愛子即位將衝擊日本天皇體制 。這裡面關於日本女帝史的部份有一些錯誤。可能是作者本身對日本史認識不夠清楚,抄書抄錯,而有誤導讀者之嫌。原來在新浪網的出處已難找到,要把錯誤一個個抓出來替他訂正又未免小題大作,我的身體及時間狀況好像也不許可我做這種事,所以我想,我就針對「八女天皇子嗣無繼位權」及「歷代八位女天皇」段中的順序混亂、人名錯誤這兩點,把以前我在BBS上寫過的高度相關的post 稍稍修改貼過來好了,算是備份 XD
帝國主義
偶然在 ptt 某版看到這篇文章 新帝國主義 的連結與轉貼,所以就看了。由於最近整個身體狀況都不是很適合一直坐在電腦前打字,我會盡量簡要寫我對這篇文章的淺見,不要全用歷史系學生寫考卷的方式來寫,免得看我這篇文章的人看得很想死,直接關掉網頁,我自己又要倒在床上好幾天養身體。 XD
出版業於我的魅力
題解
我把原來稱為「本科」的類別改成「獻曝」,今後這個類別下會有我對史學或歷史名詞,以及編務方面的一些概要心得、發想或看法。像我這等晚輩,本來也寫不出什麼有益社會、貢獻人群的長篇大讑,純粹是因為看長輩們都會在自己的 blog 裡寫一些自己的工作心得或處理過程,見賢思齊而已。
另一方面,因為我想:我雖然設定「本科」底下是寫跟我本科系相關的內容,不過並不是每個來這裡的人都有興趣三不五時點右下方的 profile 看吧,看了也未必知道 momizi 這個人都在做什麼(我常在換內容...只是不曉得除了 google 機器人外有誰定期在看),所以寫「本科」只是徒然讓人一頭霧水而已。
預計把一些自己專業領域 (自問,我真的有這種東西嗎?@@ )內, 目前覺得有意義或些許得意,而對別人或其他場合未必派得上用場的工作或學習心得集中在這個類別下,這樣才不會有一個類別好像設而不用似的。這樣做算是種敝帚自珍、淺薄之人的炫耀吧。所以是野人獻曝。但又覺得我既非古代定義裡的野人,也不是現代中文裡指的野人,不要那麼壞心害真野人沒位子坐,所以獻曝就好。 :p
大型殺時間方式
海神
一開始是看到了簡體字小說「王道」,因為第一次看到有和我想做的題目相近的韓國歷史讀物,因此決心買回來看。不過買來後事多,入手了一個月還看不到幾頁。前兩天發現書店裡有此書的繁體版,少了原作者寫的緣起,但有劇照和廣告,才知最近衛視中文台在播,於是從這兩天開始,盡量趕在八點鐘左右回到父母家,打開電視(因我住所沒第四台可看),算是做為每日在城市裡往復穿梭奔忙的補償。
我從商道、醫道、大長今這樣一路看下來,知道這組人馬所拍的片,劇情與選角應該都有一定水準。不過就像商道裡的大笑話:「老闆,我要買這本四庫全書」,他們對中國歷史或東亞史實在沒有什麼考證啊,若非有帥帥男主角、男配角,今天看的感覺簡直就是「穿古裝演戲」... orz
(接著是沒查書的歷史記憶力大考驗時間,沒興趣的請不要往下看 ^^| )
東亞地中海+文藝復興
收集資料的習慣讓我注意到這個標題 東亞地中海的文藝復興 。假如一切順利,我未來幾年應該會泡在這個海域裡載沈載浮,所以我很認真的想了想這個標題是否可以成立。老實說我覺得它的內容看起來好像課堂筆記或是節目腳本,看得出來此君看來很認真在寫,嗅得到專業的氣息,但讀起來很怪,不像是出自同一學門的人手筆。因為感覺奇怪,當我真想寫點什麼的時候,居然發現我的blog裡沒有適合的類別... @@
人類學家凌純聲在民國48年首先提出東亞地中海理論,於近廿年受到了日本學者的重視。要說文藝復興這個觀念,我覺得應該要先闡明或定義文藝復興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歐洲除了大文藝復興,也就是一般人所知的義大利文藝復興以外,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也有幾次的小規模文藝復興,如果文藝復興一如資本主義是歐洲在發展過程中的產生的特殊產物,則,相對於西方=歐美的東亞文化圈之發展,是否可以硬套「文藝復興」的進程與模式?這樣套會不會流於馬克斯的史觀式解釋?
為了不要讓這裡變得令人看了想死,也留一點性命給自己,我寫到這裡就好了 :o
誰的歷史?
歷史是什麼?歷史是誰的?
歷史有三個層面,其中,史料是後人還原歴史、進行歷史寫作的依據,但絕不是歷史的全部。根據這則報導裡面説,「全民寫歴史、創造大百科」,這個動作燒掉五億,看似是要為後世留下史料,但是這樣的東西真的有如同其宣示的價値嗎?
先就這「台灣大百科」所收的資料來討論它的歴史價値。根據此報導,「未來上網參與撰寫詞條的民眾,必須先登入為會員,而且所撰寫的詞條,必須經過專家委員審査,擇其最優者才有可能在百科全書中佔有一席之地,以建立台灣大百科全書的權威性」,看似如呂不韋著《呂氏春秋》,號召秦民,能增損一字者饋千金般崇高,事實上,篩選的人是匿名的「專家委員」,由政府收編的學者一起關起門來選擇他們認為最優的資料。唸歴史的學生都知道,歴史最重要是求真,經過人為有意篩選的史料便不可盡信。換言之,在史觀不變的情況下,這些有意識形態、經人為篩選的史料,價値偏低。再加上此事由政府主導,那麼這豈不是一種官修正史乎?正史是什麼?就是政府規定人民「你只能知道這些我同意你知道的歴史」,政府選擇有益現政權的資料留下來,則可使出迷惑後人的障眼法,順便消耗愛批評政府的老學究們的精力,這是封建時代,例如清政權初入主中原所玩的把戲(請想想四庫全書是為何編撰),為什麼到了民主時代,現政權竟在仿效前朝故事呢?
再者,既然要先上網登入成為會員,那麼,這是一種資格審査。號稱全民寫歴史,表面看似只要在台灣的人都能寫,可是要登記身分證字號。所以沒有身分證字號,但生出新台灣之子的外籍新娘,或者那些在台灣布道了三五十年的老神父,因為他們都不是中華民國國民,就沒資格寫了。如果馬偕神父活到今天,他恐怕也沒資格寫,因為他不是本國人,根據台灣不友善的國籍法,他大概不會有身份證字號。這是那門子的全民寫歴史、保存集體記憶?更何況,又不是説是中華民國國民就有能力上去寫,電腦終究不像電視一樣普及,並不是毎家都有,即使有電腦也不等於這個家庭中的毎個成員都會用,會開機也不等於會打字能上網,這些不具使用電腦能力的人們,難道就不是台灣的一分子?可是這些人卻被排除在號稱全民寫歴史的廣大領域之外。所以所謂全民,分明是有階級性的,非中華民國國民、經濟能力不佳、不具備電腦使用能力的人就不算是台灣的一分子了,沒有一定的經濟力,不是本國國民就不能有公民權,我們是在19世紀末的英國乎?現在不是都已經21世紀了?現政權好遼闊的心胸啊。
根據歷史事實可以知道,今人特意篩選想留給後人的資料,未必是後人所需,後世的歷史研究者想研究什麼題材,也不是今人可以知道,所以,何需大費周章、耗資那麼多人民的血汗錢來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百科全書式的歴史是司馬遷、希羅多德時代在做的事情,現在早就不流行這種大而無當的事了。
我還有個問題,這用五億堆出來的資料,可以保存多久?我聽説,5、60年代那些寫在磁帶上的學術成果,到現在都因為沒有合適的機器而讀不到了,相對而言,有人能保證兩千年後,這些東西還能像史記、希羅多德歴史一樣為後人所閲讀?這件事在凡事一窩蜂的台灣,又能引起多大的熱潮、吸引多少真心想留下些什麼的人投入?
連同上個月的出版品分級事件一起看,我不禁想到了法西斯與共黨。一左一右、本質對立的集權政體,却玩一樣的把戲:控制媒體、進行思想檢査、要求人民擁護政府作為。中國國民黨有俄共淵源,其作為有共黨及法西斯色彩可以理解(卻非諒解),現政權不是號稱民主自由?怎麼開歴史倒車到這種地歩?
隨便想想就想到這麼多事(其他社會、金錢、以及技術等層面的問題,自有高人討論,我只説我確定懂得的東西),再想起我上個月被政府搶去的兩萬塊,我想,我是生錯時代了,古老美好的時代從來不曾真正存在過,無能為力的我,只好再複頌一次後現代主義史觀:「所有以文字書寫、口頭説出來的事件,都經過人為的扭曲,所以沒有真實的歴史。」既然如此,去寫詞條、領稿費的人能確定自己寫出來的就足以為歴史了?這號稱是全民撰寫的歴史,真有那麼全民嗎?所以歴史是什麼?歴史是誰的?你可有答案?
用笨方法做簡單事 3
這次換做海報。一開始我以為我可以用photoshop 完成這件事,誰知它根本不能直接讀入word 表格。當時為了做那複雜表格,吃了很多苦頭,所以我絶不想在 photoshop 下重做一次。於是我想,把word 轉成 .pdf,應該可以當成一個影像,結果這樣字放大後,會變得馬賽克,所以還是不行。敝單位的photoimpact 與Corel DRAW 光碟不見,我以為我可以用indesign 完成它,結果耗費力氣弄來,慢慢裝好後,卻發現我沒有 inchinese,中文全變亂碼,那就不必玩下去了。至此我唯一的方法,只有認命用 word。word 的文字方塊不像小畫家可以選擇字壓圖,它是一塊不透明的東西壓在那裡,所以顯然我不能用文字方塊來做我的海報。然後我發現我的紙張尺寸也不對,用a4做 b3的海報,難怪怎麼看怎麼小。
在word 裡面要把兩個爛圖疊在一起實在是苦透了,需要過人的耐心。大概花了半個工作天研究,很苦地搞出來後,再插入原先的表格。為了要把我要的字塊放在不同的地方,再把字貼成兩個不同的 word files,個別插入,最後用沒什麼變化的文字藝術師加上標題,按老闆的意思,做出非常陽春可恥,我絶不承認是我設計的海報稿,然後送去他指定的影印店輸出。
影印店能做防水海報是很好,問題是為什麼他們有e-mail address,卻不讓我用 e-mail 寄給他!結果今天只為了修改幾個數字,我在陽光下騎脚踏車拿著磁片來回跑了四趟,這是什麼不文明的状態?騎車時,突然想起多年以前在1989年的 mac 上用 pagemaker排版,用 mo片送去印前中心輸出的往事,今日之況,真是比當時還不如... :s
用笨方法做簡單事2
我以為一切應該結束了,但是共匪推翻老闆前一個推論,並mail給敝老闆一張新底圖,為了老闆的學術權威與地位,所以我又要在一天的工作時間内重畫一次。:~
問題來了。我只有一個他掃得很失敗的灰階影像,如果要拿去學刊發表,顯然不能直接用,但我也不想為這個爛圖跑去遙遠的輔大借那全台僅此一本的書。於是我説服老師,讓我用古早時代大家還沒在用電腦繪圖時常用的複製法──手描,來重製這個圖。先把那個影像用photoshop裁到剩萬惡共匪指定的區域,然後再用windows xp 内建的viewer,把它以a4大小列印出來,然後利用研究室裡現有的玻璃茶几與台燈,生出克難透光台,於是就描出了一個底圖,可以隨老闆的意思加他的推論。
有了上次經驗,這次用word畫箭頭的技巧就進歩了。先在word下插入底圖,然後直接拉出我要的虚線箭頭,這樣我可以不必再去photoshop下轉角度,甚至也不用在圖片設定裡改角度了,只要考慮如何接出適用的長度即可。拉出長長一條線後,再copy至小畫家下移到正確位置貼上、接準,於是就有幼細虚線。至於直式括號也不要再去轉橫的括號了,畫一個與字差不多大小的圓,切下角度適當的一部分即得括號。落落長的標題,文字方塊拉到螢幕放不下,分兩次寫,接成一行。熟能生巧,前一個圖給了我經驗,這次大概半天就完成了。高興歸高興,可是總覺得用這種蠢方法做出成果,雖然很有成就感,卻實在是徒勞。:s
用笨方法做簡單事
我想,既然只是要改造原圖,生出個新的歴史地圖而已,所以構想歩驟如下:
1.scan原圖
2.用小畫家修掉不要的區域與髒點
3.加上復元的建築示意圖、山、箭頭
那麼簡單的動作,為什麼我卻做了二天!
致命的關鍵就在於我這台小黑上,唯一一個繪圖軟體只有小畫家。 -_-
以前當編輯留下的習慣,看到髒點就非要修掉它不可,於是我在這上頭花了快半天的時間,修到我食指發疼才罷手。況且我對photoshop不太熟,不知如何用它的筆刷畫圖,也許它的筆刷根本不是為了畫圖而存在的。小畫家不能畫出美麗的箭頭,又不能自由旋轉物件,結果我只好先去word下畫箭頭,角度不對再用 photoshop調。括號也是,在文字模式下,就一定只能畫橫向的括號( ),在要爭取時間的情況下,我也沒去研究直括號︵ ︶怎麼在文字方塊裡打出來,而且我還有不是90度垂直的括號,所以最後只好比照箭頭,拿去photoshop下調出各種角度。最後是山。我根本想不出來怎麼樣在黑白圖上畫出一立體的山,最後是拿了我以前為作品畫的設定地圖,把當時用illstrator畫的山剪下來,貼在這張地圖上。
畫出來的結果,只是這麼簡單一張圖。給老闆看,他還不喜歡我的山,説不能表現出一整片的山,叫我把它去掉。當我在他的機器上用小畫家delete掉那座山時,心裡真是泣血。
為了不讓我兩天的辛勞就此消失在空氣中,我決定無聊地把它總共改版6次的倒數第二個版本貼出來。這張地圖最後一個版本,聽說會拿去北大期刊發表。希望這張圖拿出去不會太丟人現眼。
奇怪,我明明記得我沒做過美編,為什麼會碰到這種技術考驗...用笨方法做簡單事,實在忍不住覺得自己是笨蛋。 :s
03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