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舟記
「舟を編む」,台譯「宅男的戀愛字典」。去年有段時間,每天經過電影院,每天都看到它的海報,好像是好看的電影,但不敢進電影院看。今天有機會看到,就省下了去年的電影票錢了 ^^~
這片好看,雖然不脫「努力的人,大家都會來幫他」這種典型日本式熱血故事。身為前編輯與家裡有很多書的人,對內容有很強的共鳴。本片的戀愛根本不是重點嘛。然後我好像一直都在注意編輯部跟主角書房裡有什麼書。有的書我也想看。還有,主角的書房裡有古事類苑耶,這套書放在家裡很佔空間吧 XD
Everything means nothing to me (T, F?)
「舟を編む」,台譯「宅男的戀愛字典」。去年有段時間,每天經過電影院,每天都看到它的海報,好像是好看的電影,但不敢進電影院看。今天有機會看到,就省下了去年的電影票錢了 ^^~
這片好看,雖然不脫「努力的人,大家都會來幫他」這種典型日本式熱血故事。身為前編輯與家裡有很多書的人,對內容有很強的共鳴。本片的戀愛根本不是重點嘛。然後我好像一直都在注意編輯部跟主角書房裡有什麼書。有的書我也想看。還有,主角的書房裡有古事類苑耶,這套書放在家裡很佔空間吧 XD
台灣片商把原來片名改成「一代茶聖千利休」。之前看 小說 就覺得超棒,所以從知道有電影版起,就下定決心要去看利休之死電影版。要買票進場前,又怕期待太高落空,畢竟它是我過去一年中第一部願意自費進電影院看的片。實際看了之後...
電影的表現手法跟小說不太一樣,很難說哪一個更好。基本上沒有讓我失望,即連演高麗王女的克拉拉也很美麗。市川海老藏用三十五歲的臉演十九歲少年的地方有點噁心,反正大河劇裡這種事多了,不必太計較。但好像也沒有更多驚喜,就預設大家都看過小說,統一敘述者的視角,表現恰如其分而已。當然有很大可能是我麻木了。
源氏物語 千年之謎
經過了數個月的淡淡盼望,總算讓我看到本片。算是勉強可看的平安物?片子一開始頭五分鐘,演了一段毫無道理的戶外強X,搭配一堆假花假草,讓我覺得自己是不是看錯片了,特地看了兩次還是無法分辨它想表現什麼額外的意境。不過隨著影片情節的進行,只看容貌來說,關於源氏物語的選角大致都還行,生田斗真是個大致可以接受的源氏君,女君們也都美麗。
我對本片的最大意見是,實在沒有必要把安倍晴明扯進來,之前 已經算過,安倍晴明跟紫式部、藤原道長如一定要碰面,則晴明已經是七老八十的老先生,實際看了片,果然晴明在電影裡就只是很普通的中年人(抱歉,跟窪塚洋介不熟),好像這年頭的古裝片都會直接給人物減個三四十歲這樣。至於東山紀之,雖然他20年前演光源氏很適合,但是現在的樣子做為光源氏的藍本(藤原道長),看起來實在很單薄。十年前的電影「 千年之戀 光源氏物語」(千年の恋 ひかる源氏物語)找渡邊謙來詮釋,那個大物的感覺就合理多了,不過該片卻又有橫空出世,出場得一點道理也沒有的松田聖子,以及同樣和源氏物語情節交互穿插的紫式部創作情節,以說故事方式這點來看,這兩部電影還真是半斤八兩。總之我覺得真的不必硬放安倍晴明進入物語裡的世界對付六條御息所,這樣安排顯得很不尊重紫式部的創作自由,安倍晴明對付完不幸被雜魚化的藤原伊周就可以去旁邊跟式神喝茶了,不必這樣勞動老先生 XD
要說謎,扣除謎般登場的安倍晴明,這片裡沒有什麼謎呀,紫式部跟藤原道長之間的關係早就為人所知,不必等電影告訴我。基於本片演了部分的歷史事實,與「千年之戀」相比,我會喜歡本片比較多一丁點,至少在呈現源氏物語的情節時,雖然對登場人物有取捨(例如若紫沒出場),但沒有像「千年之戀」一樣改掉源氏物語後半的內容,也很聰明的沒演那麼長。反正名著怎麼改編都會有人有意見,我的意見暫且就寫到這邊好了。(按,本片的原著是:《源氏物語 悲しみの皇子》 著者=高山由紀子 発行=角川書店,另有改編漫畫,角川DX出版的《源氏物語 千年の謎》二卷,宮城とおこ繪)
十年之內,紫式部和源氏物語的故事被搬上大銀幕兩次了,都沒有人想演清少納言跟定子的事情嗎... :~
總之也是去年春天的念願,當時沒空看,今年春託室友之福,住處有了壹電視機上盒,本片放在0元看到飽亞洲影片區,從春天到現在,總算因緣足具,就看了。 *南無*
簡單說感想就是...這是一部中規中矩的動畫片。大致上沒有超出目前我知道的資料範圍,除了旁白中有一些現代名詞出現,算是給現代人瞭解本片內容的必要之惡,連劇本自己想像的內容也微乎其微,對看慣日本式ACG相關作品的俗人我來說,就當作是有人把歷史資料動畫化好了。因為內容其實非常不簡單,牽涉歷史背景、佛法、世俗法、人情、異國語言及文化等等,一般人不看字幕大概看不懂,若是放給我家的小朋友們看,我猜他們大概不會很有興趣。不過這片主要功能不是為了提供耳目之娛,我也就不在這方面挑剔,寫一格以示「已看完」。 @@"
我不喜歡台灣的片名「大奧:女將軍與他的後宮三千美男」,所以決定使用原來日版的名字來稱呼電影,一方面尊重原作,一方面可有個簡明的區別,不然敝小閣裡面跟「大奧」這個主題有關係的文章一堆,自己都會搞混了。如以前所言,漫畫大奧是在玩時代劇大奧,而電影「男女逆轉『大奥』」又基於漫畫再改編,漫畫可以看出來電視版的影子,但電影如果看出電視的內容則不妙,所以就保留主軸,並且增加不少內容。因為是架空歷史,台灣的片商大概不知從何介紹起,商業廣告裡也不可能講出以上的淵源,於是把女將軍說成了「東洋版武則天」,完全不倫不類的亂比,寫這句話的人真的懂武則天是怎樣的人,德川吉宗又是怎樣的人嗎?而且還把電影的主軸弄反了,所以我不想採用台灣片名來當本格標題。
總之經過幾個月等待,台灣終於上片,這類古裝片我通常都自己看,雖然今天大寒流又大雨,看到手機顯示只有兩家上演,這樣不把握時間去可能很快就下片了,掙扎一陣,還是拿起手機讓它帶我去第一次去的絕色影城看。
我猜來看這片的年輕女性應該至少有三群,一是來看腐的,一是來看二宮和也或玉木宏的,像我這種對漫畫背景和內容很喜歡,想看它電影化會怎樣的歷女,比例應該很低吧。結果...我已經提早一小時買票,票竟然已賣出三分之二,太意外了,我會自己主動去電影院看的電影竟然會滿座就算了,我從來沒去過一個腐女密度那麼高的場合,年輕小女生們的笑點都跟我這個歷女的笑點不一樣,除了真的是笑話的橋段之外,明明我覺得很正常的內容大家都笑了,我笑出來的地方只有我一個人笑,實在彆扭。觀眾中也有講日語的老夫婦,從外觀無法判斷是日本人還是台灣人,其實還蠻想交流一下,問問看他們為何選擇這片看,看到戲院裡氣氛如此歡樂有何感想?
以下可能略提及劇情,要不要繼續閱讀請自行判斷。
今天回去父母家看電視,轉到 NHK 看了點龍馬傳,播完後沒人跟我搶電視,就放著讓它當背景音繼續放,八點的節目介紹銀閣寺初建成的風雅姿態,突然注意到背景音樂,咦,這不是很久很久以前我買錄音帶來聽的「源氏物語」嗎?太懷念了,我還有機會重聽嗎?
雖然在八點的當兒除了「源氏物語」四字外什麼資訊也不記得,但這年頭有網路太方便了,回來咕一下,是細川晴臣的 紫式部 源氏物語 ,總之已在如願重聽。
其實當年我是連動畫也看過的,看完動畫的錄影帶之後,身在台灣沒辦法有什麼收藏,但很奇蹟的入手了它的錄音帶,沒魚蝦也好的過點乾癮,隔了十多年之後,錄音帶當然早就不能聽了,有某(當時是)年輕小女孩來跟我炫耀她有這張 soundtrack 的 MD,但「恕不出借」,其嘴臉令我對該女留下了極其惡劣的印象。但反正一介路人,很快就從我的世界中消失。回想起來,只能藉助阿馬爽的圖想起該動畫好像號稱是以浮世繪風格來表現人物,其他大概都忘了,同時期看的真人版連續劇,反倒還記得源氏君抱著年幼的春宮問藤壺「妳捨得丟下我們父子出家嗎?」的情節。動畫我沒什麼興趣重看(雖然終究還是松起檔案來了),不太想像看 源氏物語千年紀一樣打壞對源氏物語的純情記憶。但音樂聽聽還是不錯的,過了這麼久的時間再重聽,還是這麼優美,回想起自己還是國中生時的些許往事。今夜的夢話就說到這邊吧。
我又不慎看完了 BALLAD-名もなき恋のうた orz
年初的時候看了黃金傳說戰國 24 小時的短片,但沒看完,昨天為了讓腦袋休息一下,想說把它看完吧,一邊狂笑一邊發現原來是電影宣傳,就把電影也看了。原來的原作是 "蠟筆小新:風起雲湧-壯烈!戰國大會戰",有天早上我去早餐店吃早餐曾看到開頭的一些片段,當時還想,原來蠟筆小新也有古裝故事。因為是去吃早餐沒有看完,也沒放在心上。故事簡單講就是穿越的一家人無敵。後面的內容,請自己看片或別人的介紹,畢竟小新這部原作到現在已經過八年了,介紹還蠻多的。
因為我未看過原作,看的時候我是跟「戰國自衛隊」這部名作(?)相比的。回到古代用現代科技去打仗,應該立刻會遇到燃油補給的問題,這是現代兵器回到古代的致命傷,所以很自然會消失在歷史的力量中。從戰國自衛隊到本片,中間時光匆匆也經過了十幾二十年吧,類似的主題相較,可以看出以前強調男子氣概,現在的片注重懦弱男性的成長。故事因為不是設定成現代和過去的兩軍對抗,就很巧妙的迴避掉後勤補給問題,我看的時候只能歎服手機攝錄的續航力完美,腳踏車怎麼摔都不會壞,車子油也加滿滿,不會忽然壞掉熄火,甚至也不必特地帶什麼電腦啦光碟的去古代查資料,普通人回到古代不一定要真的提刀槍上戰場,也能做一些自己做得到的事。
本片年代設定在天正二年(1574),不過我覺得他做的背景,包括廉姬的服裝和造型,看起來不太像日本的戰國時代,比較像再早一點的鎌倉末期。戰爭場景過於壯觀了,片子拍出的效果不像 500:5000 人的戰爭,敵方看起來應該有萬人的量。再加上火繩槍跟火藥隊的運用方式,讓我覺得這種表現不太像日本的攻城戰,而比較像回教徒對歐洲人的攻城戰,只差攻城車和投石器沒出現了。大概我大河劇看多了,有些先入為主的印象,但是架空歷史片能拍成這樣,我已經要幫他拍手了。黃金傳說裡已經先說了,戰爭畫面很多都是用電腦動畫後製,但是大場面還是很好看的。 >///<
唯一的怨言... 草彅(34)演25歲會不會太不像了啊,這是大河劇式的選角法嗎?~_~
先前看到介紹,覺得這種故事很熟悉,我小時候很多台灣連續劇或電影都愛演這種故事,但是有美麗的風景和道具包裝,又想知道它的細節如何,就看完了(遮臉)
一邊看一邊想:嗯,很貼切的小女生心態啊,$+車車+攻心=把妹必勝,還加兩個有錢朋友幫忙把,像菜市場裡面有的攤位會安放一些假客人來給家庭主婦們洗腦,為要賣的商品美言或製造熱銷的假象,厲害。不愧是愛情騙子。跟小女主角同年紀的男孩子很難比得過中年大叔的$$+魅力,小妹妹都不知道自己被心機了,只一心要讓自己看起來像大人,和男人及他朋友們匹配。連她爸媽都被金玉其外和很會花言巧語的色狼騙過去,本來想讚美騙子真是洞悉人心,但是怎麼敗在那麼笨的地方,給小妹妹抓包,可見道行還不夠高了。(中年男人裝可愛好噁心喔 ~_~)
有人認為這是純情的北么女生才會發生的慘劇,啊,或許吧。我也是從小女生長大的囉~ 想要找到輕鬆省力的方式過愉快人生的心態很正常,挑艱難的路走,沒人能保證你就一定福壽雙全,故事裡美人沒美命乃是常態,之後要怎麼把它扭轉回來,或是找一個不同的方向,或就此隨波逐流,這才是我想看到的地方,很可惜電影到這裡處理得跟早年台灣連續劇一樣,套句我高中時,同學看連續劇時發出的感歎:「怎麼他們這些人這樣玩過以後,隨便拼一下,簡簡單單就可以考上第一志願大學,我們想考上好學校都累得要命。」XD
小姑娘運氣不錯,有扭轉回來走上我們父母輩心中成功的人生康莊大道(事實上她年紀跟我父母算是平輩),因為我活在真實的人生裡,我也看過有人就此回不來的。人生走到選擇點時,一次通常只能做一個選擇,大多數情況下,人生路只會越走越窄,能嫁有錢人不錯,嫁全心疼自己的平凡好人也很好,有學位可能會成功,沒有學位也有機會成功,什麼才算是成功,並不一定要跟社會認同的價值綁在一起。土龞父母規劃的人生不一定是最佳解,你花漫長時間讀書攻頂去達成父母年輕時的期望,結果你快達成時,突然發現原來當初他們可能也沒什麼想法,只是因為那是他們年輕時看到的最佳解,過了那麼久,世界變了,父母對你的期望也變了,或者再也不期待你實現他們年輕時的盼望,這時你才達成他們的期待,你是要大呼受騙上當,還是要叫他們七老八十了才來痛哭流涕對你承認他們對你的教育是錯的?不用這樣吧。希望孩子過簡單安定的生活乃是父母心,學位只是相對容易到手的入場券,不想這麼玩也行,但是沒有入場券還是不容易去跟特定階層一起玩,關鍵還是在於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說到這裡為止都像是教條,世界上有很多事即使努力也不會實現,運氣也是一種實力,遇到了片子裡這種愛情騙子,你根本無法瞭解為什麼自己對那個看起來那麼好的人信任,卻換來了背叛,他讓你整個人生毀於一旦。但是你有沒有辦法對自己說,他只能暫時摧毀我的生活,地獄裡有他的一個位置,而我還是要做出我的選擇繼續活下去?
我的年紀已經比17歲大很多了,我以前要是聽到這種鬼話一定聽不進去,看來我已經是用長一輩的心態在思考了。簡單寫點觀後感,並感謝友人讓我有機會看到這片,女主角在片子中段穿的那些洋裝真好看(尤其海報上那張) :P
上週在 plurk 上看到有人提及,查了一下,是建造安土城的故事,而且又看到西田敏行大叔以及一票資深大河劇演員班底的名字,大概足以保證這片不會難看了,就...總之看完了。
是一個很典型的日本式熱血故事,努力的男人背後總會有溫柔堅強的妻子、可愛的女兒支持;誠意可以感動人與團結人心之類的。其實歷史故事很容易可以知道最後結果如何,所以中間的舖陳就比結局如何更加重要。我本來以為故事結局會是安土城炎上,不過一開始就放火燒了...比稿用的模型城,所以就不必在片尾再燒一次囉。 XD
西田敏行大叔的演技沒話說,這我十年前在看生放送的「德川三代─葵」就知道,他連口音都可以變成織田腔(?)。但是看到中間,大叔去敵國武田領地木曾谷找兩千年的檜木來做安土城的中柱時,老實說我覺得蠻生氣的,我想起了去明治神宮穿過鳥居時看到的記載,該杉木柱是從阿里山去的。你們這些日本人把自己本土境內的神木都砍去做建築然後燒掉,搞到自己沒木頭了,只好來砍台灣的高齡杉木建新神宮?這算什麼嘛。電影繼續演,守山人因為被對方的信念、夢想與誠意感動,所以決定背叛主君命令,當山老鼠送木頭給敵國蓋城,搞到自己被砍殺,這什麼情節啊。不過妙就妙在因為事實上日本人把自己的神木砍完了,他們無法在本土拍攝在山裡擁抱千年大神木的場景,於是片尾的協力單位出現了「行政院退輔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看到的瞬間想到了前因後果,感到解恨。你們這些賭自己信念砍光神木的人,知道害到後面的人了吧。 XD
是完全對到個人口味的時代劇電影。不過看了一下日台兩地的評價,毀譽參半,想來這種用二十年前大河劇說故事方法來表現的片,年輕人大概沒興趣吧。但是看古代的大建築要如何純靠人力建起來很有意思,希望以後有人會拍奈良大佛建築經過啊~ XD
我難過極了。北與南、熱舞十七,大部分的人都愛提的「第六感生死戀」,都是他的代表作。不過我早年的最愛還是前兩者(果然我從小就是古裝片愛好者?)。少女時代對愛情的想像,於今已與派屈克史威茲往矣,但是回憶,以及再也不會回來的青春,仍悄悄存藏於影音歌曲中。
哀悼。
North And South(1985) - Main Titles
Dirty Dancing-She's like the wind, 派屈克史威茲演唱。
同場加映 Dirty Dancing - Time of my Life (Final Dance)
和學弟在上個星期天晚上一起去東南亞的小廳看了。不是有很多人去看,全場大概就十三、四個人,散場時燈亮,才發現最後一排七人中,至少六人和 ntu 歷史系有淵源,原來片子最後列出的參考書目作者也坐在我旁邊一起看電影了,散場後還聽到了額外的講解,很妙。
聽說它的原著小說要到十一月底才會出版,但是電影卻是在十一月初上片,沒有設法綁緊一起衝,真是個不好的行銷策略。當然找一下也可以看到流出版(?)的小說,就那麼一點點的內容來看,電影的拍法大致有符合原著,但是以電影來說,我覺得那不是一個好的說故事方法。
很多人問我值不值得進電影院去看?對影片本身,我想,如果對古裝片有愛,那就可以去,畢竟它不是強調聲光效果的片,但是顏色很鮮明,風景美,對承平時期富貴人家的生活氣氛抓得很好。在小廳看大概也只能得到高畫質電視劇,或是在階梯教室看 dvd 的感覺。這麼大的故事,也許不要匆匆忙忙的拍成一集,而是拍個兩三集的影集,感覺會更好吧。不過看片尾可以猜測導演的錢燒完了 orz 所以這種拍影集的建議就還是算了吧。
本來有打算談一下故事本身裡反映的台灣社會、國族意識之類的,這是這部片子裡很重要的一個主題,人都是在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後才會採取重大行動的。所以可以思考的點也很多,例如,在1895 前後,漢人和台灣人之間可以畫等號嗎?清領下的台灣蕃民有意識到自己是誰的國民嗎?但是看看最近的社會氣氛,我不想吸引正義魔人或政治魔人來跟我聊天,於此從略。片子裡這些真實存在過的人,看過電影後腦袋中會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比起空讀書本來說當然是愉快多了。
這片就算下片,也會一直被當成台灣史的輔助教材,讓以後的學生都加以觀看吧。所以倒也不擔心它沒有觀眾,只是幫它擔心影片收益,不知能否回本? ^^|
回想起來唸英國近現代史是大二還是大三的樣子,是很遙遠的回憶了,但我始終記得英國史課本裡寫著一句「亨利八世被妖豔宮女安葆琳所惑」,因為前前後後的歷史超八卦,那時很認真的把都鐸王朝史讀得不錯。
幾個月前知道有電影演安葆琳的故事,覺得很興奮,因為她先生亨利八世、她女兒伊莉莎白一世都太有名,相形之下安葆琳只是曇花一現,少有人描寫。莎士比亞寫了《亨利八世》,為了要正統化及美化他的主君伊莉莎白一世,把這一家人都寫得光明燦爛,大有來頭的阿拉貢的凱薩琳的台詞,我還有印象的只剩一句「婢子,取過妳的魯特琴,為我彈奏一曲」,安葆琳的事好像草草被帶過,現在有電影看,我就想去看看電影裡的安葆琳有多妖豔多心機。但那時是學期中,沒空去看非常抱憾,如今理論上放暑假了,雖然還差一個報告沒寫完,但我也想喘一口氣,剛好昨天去公館灑資料書的時候看到大世紀在演二輪了,研究一下二輪片時刻表,永和美麗華的時間比較理想,起床後準備一下就去了。
本片最好對都鐸王朝史和英國的宗教改革史稍微知道一點再看,比較可以理解亨利八世為什麼對下堂妻、外室這樣狠心無情,但是光是看電影應該也不至於完全不知道在演什麼。照原來的片名,故事的重點本來不是安葆琳而是她妹妹瑪莉,是否真有此女與其私生子,真偽不知。反正小說家言,看看就好。安葆琳那種性格的人,本來就會很搶眼。整個故事的重點在於要獲取大利潤就要以承受風險為代價,或用成語說是「富貴險中求」。想要安全,能夠獲得的利益就低。基本上會搬上螢光幕的宮廷鬥爭戲,用這個角度去看,大致是沒問題的。亨利八世娶阿拉貢的凱薩琳為妻,那份不安完全沒有演,勉強算是有把他善變的部分演出來,至於說安有多妖豔美麗,我只覺得還好,她的演出到生下伊莉莎白一世後,氣勢瞬間遜掉,害我很失望。妹妹瑪莉倒是一直像我見猶憐的小花,感覺很好。至於女心如秋空,但世上變得快的也有三種東西:政客的嘴臉、春天的天氣、男人的花心,這種事已經知道得太清楚了,不想多說。只是我總是不喜歡兩人不再相愛之後,就要兵刃相見的歷史事實。
雖然我上面說了那麼多不正面的評價,但不要太過要求歷史正確的話,這片蠻好看的,推一個。 :)
睡長輩新作 [推廣] Sound Horizon
我是在大約三年前從睡長輩處得聞 Sound Horizon 這個 唱羅莉歌的 團體,聽了之後非常喜愛,雖然因為很多字不是日本語,又看不到歌詞,難以知道在唱什麼,很多歌詞不易聽懂(有文學感的日文歌詞,似乎都是偏重視覺認知,而不是聽覺,現在能這麼說,就是因為我從 niconico 看到了職人 po 的歌詞,才知道很多字根本不是日文,我聽不懂也是正常的),卻像中毒一樣反反覆覆地聽著。那時每天上班,只要老闆不在,就大聲的放出來聽。
話說當年去新竹考研前夜還承蒙睡長輩好意,跟他一起看了他當時新入手的 Elysion~楽園パレードへようこそ~ 這片,結果隔天嘛... 總之結局我目前不是水大煙酒生,但是裡面女主唱那大儺也似的面具與她本人的虎牙,卻因為睡眠記憶法的效力,記得一清二楚。 XD
再從文章內容看起來,這中毒的黑歷史好像可以有一個傳染路徑(食物鏈?):魔肉→睡長輩→哞小咪,下一個被傳染的會是誰呢? ccc
如以往所述,我聽 anisong 比較多,j-pop 在沒有台奇片後只能意思意思,至於紅白歌合戰,因為對 j-pop 的愛不夠強,所以從來沒看過。但昨晚實在覺得電視節目不好看,所以轉去看 NHK,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在除夕夜把紅白歌合戰當作業用背景音樂放到完,有看到下面這一段神演出真是太值回票價了,順便要說,有 niconico 真是太好了啊啊啊~
為了紀念,附上昨晚看電視 2.0 時的聊天內容。
20:34 <@momizi> 敵人在本能寺了嗎 (哞注:這時還不知道是什麼內容)
20:34 <@y*u> Gackt?
20:35 <@momizi> 是毘沙門天..
20:35 <@momizi> y*u: yes
20:36 <@momizi> 女性的上杉謙信 ~_~
20:36 <@y*u> 剛看還以為是人骨大提琴……
20:36 * momizi 混亂中 -.-
20:36 <@y*u> !!! 謙信公演信會!
20:37 <@y*u> 今晚光看這一場就值回票價了!
20:37 <@momizi> 看起來他真的很喜歡這個角色呀
20:37 * momizi 有被娛樂到了
20:38 <@momizi> 我現在相信謙信公可能是女性了 -.-
20:38 <@momizi> 剛才幾個片段真的很女性 ~_~
20:39 <@y*u> 有一段女腔也是 Gackt 唱的嗎?
20:39 <@momizi> 明明是在 cosplay 戰無的明智光秀 ~_~
nico 的鄉民還把它的音樂改配成 陰陽師,意外的無違和感 orz
電視版的第一集我沒看到,趁昨天沒精神做事時補看,剛好看到有電影版,就順便一段一段地看完。 :p
電影版跟電視版,除了女主角在劇中的名字都叫黃真伊,以及把黃真伊有名的幾段生平韻事編進去之外,情節上幾乎沒有一樣的地方。扣去感情戲,電視描寫側重才藝,電影側重風月生活,電影的尺度可以比較開放一點,所以對於皮肉生涯的描寫也就多一點。至於說有激情戲... 我實在看不出來哪裡激情了。 -.-
就我一個外國人的角度來看,電視跟電影版表現黃真伊有個性的方式有一共同點:任性,但我其實不覺得任性=有個性。電影裡的衣裳、家具和軍隊武打場面可以做得更為考究華麗,算是少數覺得看電影很不錯的地方,至於其他的部分就...好像不特別頂著黃真伊的名號也無所謂。另外一點點算不上抱怨的抱怨:雖然片名叫黃真伊,但電影的男主角戲份好像比女主角更重,好在這種型的男性頗合我口味,正好。 XD
看與不看都沒什麼損失的一部電影。
指導老師放給班上同學看的,並特地跟我說:「妳應該要看。」其實早在光華還在地下室時我就想買起來回家看,一方面是我本來就對這個時空背景有興趣(不然老師也不會叫我看),而且也有本來就已知道超級會演戲的中井貴一,再加一個價錢超便宜的誘因:一片 99 元!但是因為光華後來拆遷,我也就沒機會入手了,如今趁機順便看剛好。
不過...看完就知道這片為什麼一出 VCD 就只賣 99 元了。這是什麼鳥結局,我還以為後面會有很長一段舖陳,怎麼可以這樣隨便就打發我的觀影熱情呢?(怒)
關於遣唐使以及武士的角色,這片也是完全錯。另外,唐室迎佛骨的時間,片尾說什麼迎回佛陀舍利開創大唐盛世,更錯,事實上剛好相反。
因為西域風物跟戰鬥場面都稱得上好看,扣去上述那些鬼東西,其實主要演員都很會演,內容也不錯。比起亂改史實到已經進入平行世界的朝鮮古裝劇,這片真實多了。所以本片若還買得到的話,應該會松吧。
日前在 niconico 上聽到 初音 唱的 奇跡之海,大為驚豔,這首歌我第一次聽,實在太厲害了,完全不會感覺這是電子合成音。為了照顧沒有 nico 帳號或無法登入的人,我把 youtube 上的影片貼下面,有興趣的人可以聽聽看:
感謝友人分我原唱坂本真綾唱的 mp3 聽,只是千不該萬不該用汽車音響聽到習慣,回到家裡聽,當場覺得家裡電腦喇叭不夠力,這是說我該要換喇叭了嗎? (泣)
另外想寫件跟 nico+台灣有關的事。中央大學動畫社將他們在動畫歌謠祭上258人合唱 nico 組曲的短片傳到了 niconico 上,在日本的 niconico 引發很大迴響,也上了 新聞。
(哞曰:有軍歌齊唱的感覺? XD)
因為這樣,日本那邊的鄉民準備也辦一個千人程度的 歌謠祭 來回應,預計十二月十五日舉行。這真是夠宅夠熱血的國際交流,但台灣這邊除了中央的人以外,幾乎都沒有人提這件事,這令我覺得很奇怪。我雖然跟中央動畫社沒關係,不過好事情可以廣為人知,所以幫著記一筆。這可比成天看本地新聞報阿共搶國旗之類,令人有負面情緒的事健康多了。(Y)
消息來自 這裡,niconico 10/18 要進軍台灣。這消息乍聞有點吃驚,但是認真想想倒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就我的認知,比起中國跟韓國來說,台灣對日本是友善很多的鄰國,不失為好選擇。從今天萌日起算,只剩一週左右,niconico 到底會有什麼動作呢?很是期待。
先講點跟劇情相關的小事情。可能有小涅,不過相信這種程度的涅不會妨礙觀影樂趣。
因為我的麻雀師傅突然說想看,我也想看,就在死線結束的當晚一起去看,做為一種慶祝。我的牌技是麻雀師傅一手調教出來的,我始終覺得自己在牌技上還差他一截,不過反正我並沒有想要變成麻將國手出國比賽(?),有現在的程度也就夠了。所以呢,我注意到的是一開場的時候,官太太們拿的竹板麻將,上面刻的萬字是簡體字,後面所有的麻將牌都是繁體萬,不連戲 XD,但是師傅就會記住易先生在後盤丟了兩張有違常情牌理的七筒。師傅有教過,記住人家打過的牌是件很重要的事呀。這就見出了我跟他兩人根本上的差異性。 XD
大家都知道本片根據張愛玲的小說所改,我到了電影看完的隔天才補完這篇小說,說補完也不是很確定,因為裡面有個句子我好像有很深的印象,到底是祖師奶奶在別的地方用過還是我真讀過,沒辦法確認。為了避免一寫就是幾小時,盡量簡單的說一下心得就好。
就我來看,色戒其實不是奶奶寫得頂好的小說,大概因為要在作品投射自己年輕時的失敗時總是會有迷惘難解之情,所以反倒寫不好。小說裡的王佳芝令我感到平面而不聰明,易默成則是個自大而爛透了的爛人。我就算以前看過,大概也是因為寫得沒那麼好,印象不深就忘了。奶奶在這篇故事裡,甚至連她最擅長的毒舌,都幾乎沒出場表演。這是我同意人家說這是她在寫自己事情的另一個點。人要打自己,下手總會輕些,但是要打既愛又恨透了的人,多給他兩棍再加踹個兩腳也不過分。那個什麼「要抓住男人的心要通過胃,要抓住女人的心要通過 *嗶*」,也不是奶奶自己說的。我同意奶奶說的,這話實在下作。好在有電影補完部分精神。注意看電影就知道,李安有拍出來要抓住女人的心,要通過的到底是什麼。
電影版跟小說版的故事到末尾之前,簡直快成了兩個不同的故事,而這裡就想讚美李安一番,他把色戒補完得真是好,那些眼神流轉,不說的情意與寓意,用不同的方言、語言所構築出的華洋雜處的魔都上海,在奶奶的小說裡其實沒辦法看到這麼多。唯一可以說是小說補完電影的橋段,是小說裡交代了易先生的留日背景,以及王佳芝因為英文教育不是在上海受的,所以講英文會害羞,不敢大聲(這個心情寫得真是精準,果然祖師奶奶還是祖師奶奶呀)。有了「易先生留日」這個線索,我才能以偏概全地想像易先生在電影裡那些神乎其技的技巧是怎麼學來的。 XD
雖然男女情感方面的事情,才是這片的重點,也讓我看完後在心裡感慨激盪良深,不過我一向不太喜歡在敝小閣談對愛情的感想,於此從略。想再說一點也許政治不太正確的事情。(嗯,政治正不正確,還有誰的正確才叫「正確」,其實跟這部片的內容也有很大關係)
電影裡的時空,1942 年的上海,當時大概也正是我的祖父母即將結婚,或新婚燕爾的時候。因為我知道他們當時正在那個時間點上呼吸著生活著,所以看片時我一直在想像,不知道我的祖父母那時在同一個城市,在男女主角生活的地方附近做些什麼?電影裡提到的霞飛路,虹口區,所有拍上海的影片一定會帶一下景的外灘鐘樓,也是我自己親自去看過走過的地方,那些由祖父母口傳留給我的家族傳奇往事,藉著電影裡畫片海報般的一幕幕場景,在三稜鏡中折射出炫麗的他人光影。
雖然感想感慨都有萬千,但一切不過是影戲罷了。
(原來的內容貼在繼續閱讀裡,這裡就這兩天的感覺加點內容,音樂的專有名詞我懂得不多,所以照我腦袋裡能找到的詞彙寫。)
我覺得 Ali Project 變成黑 ali 之後,最強烈的感受就是加入了豔情。或照日文字典的說法,「官能的」,引起性的感覺。即使像「亡國覺醒 catharsis」 這麼嚴肅(?)的主題,有了豔情的感覺,聽起來就變得很微妙,由寶野亞莉華帶著豔色的歌唱技巧演唱男性第一人稱的內容,使我對這首歌的領略比較像是青年流亡貴族的自暴自棄,在性愛之中放縱待死,亡國的悲切是很有感覺沒錯,所以應該是達到了歌名裡 "catharsis" 這個字的目標,但實在領略不出覺醒了之後要特地做什麼(把世界鳥射下來然後玉碎?@@") 或如何淨化身心。這倒無妨,歌這種東西我不會期待它要多政治正確,聽了對胃就好。看 pv 裡寶野亞莉華介於煽惑與愛嬌之間的表演內容,應該會對官能之感有更明確的感覺。
只是好奇為什麼片中選擇了十九二十世紀的軍服搭配華麗的改良式黑和服。穿那種制服的軍人與貴族加失敗者,令我聯想到了舊帝俄,或日爾曼帝國到納粹的過程。不過看歌詞本身,裡面的世界觀應該是上古的沙漠王國吧...好啦,聽個歌不要追究這些細節。話說寶野小姐的 pv,穿著和服拿武士刀揮舞的歌曲比例還真不少呀。(代表性的至少有勇俠青春謳、亡國覺醒 catharsis)
附帶一提,亡國覺醒的歌詞,最後我受不了網路上那些太過與不及的翻譯,終究還是自己譯了,不過因為不想讓人覺得這又是一個爛翻譯,就不公開放出來了,留給自己參考,當做背歌詞的協助囉。
*******************************************************
因為沒有把聽音樂這件事當成學問研究,很難說清楚我喜歡什麼樣的歌,只好像雜食動物,有緣聽到中意的歌就用力聽,聽到膩時再換。反正大部分都可以歸類為 anime 主題曲(爆),不過大概可以說得出來的是,我喜歡的類型之一,是音調轉來轉去有一點中亞風味的歌。
今天下午自主休息,跟著大家一起掛在 niconico 上,幸運地聽到了兩條合上述口味的歌。一是きらりん☆レボリューション(偶像宣言)的二期 op,久住小春的香蕉花枝 バラライカ(balalaika)。
美少女穿高跟鞋+芭蕾舞裙唱歌跳哥薩克舞無敵... niconico 上有人說應該把她的腳當成國寶(Y) 雖然我個人是很替她擔心跟這麼高跳快舞,腳扭到怎麼辦? @@"
另外一首是.hack//Roots 的 ed,Ali Project 的「亡国覚醒カタルシス」(亡國覺醒 catharsis),下面找到的這個版本有加弦樂與人聲和聲,我比較喜歡。
它的歌詞 ... 對日本人而言也是很難的,但寫得極好,有濃厚的文學與幻想的意境,不會只在小情小愛上繞來繞去,不過也不要因為看到「亡國覺醒」就想到三民主義亡國滅種無日balh balh... orz
我懶得自己重譯,這裡 有中譯,可以加減聞香一下。這邊的目標是要把它練到能在車上跟著唱(握拳)。
為了調劑轉換苦悶的心情,這兩天找了幾條沒聽過、好聽的 ACG 歌帶在車上聽。好聽就會想跟著唱,可是光憑直接聽似乎會唱出亂七八糟的內容,還是要看到歌詞才好。而且不知道歌名,心裡也覺得不舒服。憑著執念,歷經辛苦,昨天終於找到了原來的歌名跟歌詞。所以現在可以告訴大家,本週我最喜歡的歌,一首是「この醜くも美しい世界」OP "metamorphose" (作詞:くまのきよみ 作曲・編曲:大森俊之 歌:高橋洋子),另一首是「ひかり」(作詞、作曲、編曲:梶浦由記/歌:千葉紗子)。
為什麼會沒歌名呢?因為在 windows 下,從別人處得來的歌,日文檔名及夾帶的資訊幾乎無例外的會亂碼,所以不能用歌名找,只能靠自己聽寫部分歌詞,然後去 search,運氣好的話就會找得到。以上兩首歌本來是連歌名、演唱者都不知道的,現在可以在這裡寫出來,我覺得真是好運氣。
看著辛苦找到的歌詞,很整齊的貼在記事本上,想起很多事。以前什麼都不方便,想要學會唱一首歌,除了一直唱,抄份歌詞放手邊也是必要的,可以記住歌詞又順便練字。所以在國高中的時候抄了不少中、英文歌的歌詞,現在還能準確的唱出許多中古歌,抄歌詞助益不少。不過因為不是什麼重要的東西,不住家裡之後好像都被丟掉了,自己也沒有重建手抄歌詞庫的打算。現在網路很好用,當然就不再用手抄,不過開檔案看歌詞,總覺得好像少了些許味道。人真難搞。
附記:因為不記得我有沒有在敝小閣寫過這個主題,剛才先 search 了一下,不過一時不慎 search 到 google 裡面,才發現「抄歌詞」這件事原來是跨越海峽的青春共同回憶。真有趣。
剛才 廖長輩貼了一個 Google Music Trends,我翻了翻,果然裡面沒有我現在慣聽的類型,我有收到的歌,只有 "Hotel California" 一曲,孤懸在"Classic Rock" 排行榜之中,第10名。其他的歌倒也不是沒聽過,像同一頁往下看,第12名的 Queen,"We Are the Champions" 很知名,不過我沒收就自然不會常聽。
回想起來,小時候雖然學了音樂,但是卻沒有大量補充古典樂方面的資料庫,所以世界名曲聽得不多,即使聽過,也不知道是誰作的。國高中時代沒有多少零用錢,為了要聽「不要錢的歌」,所以電台永遠鎖定 ICRT,當成背景音樂。電台會放的,大概有2/3的比重是 Billboard 上的歌,所以那幾年內排行榜上的歌確實都聽得很熟,也知道是誰或什麼團體唱的,但流弊是這樣只聽到主流歌曲,非主流的歌就幾乎不會有機會接觸,而就算有接觸的機會,也未必知道到底是誰唱的,一問三不知。這幾年古典樂和西洋音樂聽得更少,跟其他閱歷豐富的長輩相比,委實自慚形穢,所以我還是不要說自己有在聽音樂好了。
話雖如此,做文字相關工作時,沒有音樂我就沒辦法做事,而且還要看是什麼性質的工作來決定聽什麼類型的音樂,比方校對和翻譯時要聽快節奏的歌曲,寫作時要聽優雅婉轉哀絕的音樂。會養成這麼機車的習慣,大概是因為入行時剛好遇上台奇片大舉發行的時代,便宜易得,住所附近還有貨色非常齊全的唱片行,要多挑剔都沒問題。因為赤貧而失去節操的我,就此完全倒向聽日本動畫電玩主題曲。
順帶一提,本週工作時一直聽的專輯是 アニマムンディ 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漆黒の鎮魂歌 (拜謝某長輩的愛心) 裡頭的音樂與歌曲,大概把所有我需要的 BGM 要素都備齊了,算是萬用型 BGM,尤其大力推薦它的 op「深淵舞踏」與 ed「未来への鍵束」二曲。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小兒小女型的人,在絕大部分的事情上沒什麼深度,只會關心我有切膚之痛的事,所以大家吵得沸沸湯湯的公共議題,例如第一家庭、網摘之類,我幾乎都沒能力用三百字以上的份量跟著談。不熟悉的議題就像雲霧裡的連綿山脈,山壁陡峭,山峰綿長,不管是讓自己從遠方仰望或置身山間,眼睛能看到的景象都不是全貌。當一個念頭、一些想法還在虛無縹緲的階段,想將那些在山間飄動的雲霧固定在紙面上只是徒勞。既然我本來就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思考的深刻程度不超過一節手指之深,勉強當社會批評者大概只是顯示自己的淺薄而招人訕笑。人要有自知之明,有幾分本事說幾分話。這些事情自然有人比我想得更深、說得更好,我無法用言語描述的想法,總有一天會有人在天啟的時刻把它寫下,固定在任何可以閱讀的容器裡吧。
在其他事情上,我也照例沒深度。比方聽歌看電影這種事情都是喜歡就好,喜歡的影音歌曲我可以三十遍五十遍地聽/看,直到覺得噁心想吐自己按停為止。但是要現在的我花精神來研究一部電影或一個音樂團體的表現手法、源流及特色在哪裡,就像要我今天之內做出一個能動的資料庫網站一樣無理。我把影音歌曲定位在休閒娛樂,所以沒有把它當成一門學問研究鑽研的意願。
這實在扯太遠了。我本來只是想要寫,昨天半夜,我突然想起了「愛上你只是我的錯」這首歌,就把 dMDM 的 cd 從松果櫃裡挖出來。我喜歡這個版本遠勝楊乃文獨唱版,但是到底被哪一個部分打動了心,我卻沒辦法具體確切說出來。為了想把它的歌詞貼到我的某個倉庫,就上 google 查,於是順便看到了1996年五四三音樂站裡對這片大碟的樂評。那篇樂評在我看來,跟讀《將太的壽司》的感覺很像,那些玄妙華麗的形容詞我都認識,但我就是不知如何拿來套在音樂或美食上,也難怪我的職業寫作生涯裡從來都沒有「xx評」這一環。於是我就想了,小時候父母花了那麼多錢讓我學彈鋼琴,擁有了到現在都還是我的一部分的絕對音感,但是就目前的結果來看,好像一切的努力只是虛空徒勞,任父母的血汗錢灑進水溝裡隨水流走罷了?
即使很對不起父母當年的期許和栽培,但是到了這個年紀,手指短肩膀爛,大概已無望重回音樂演奏創作之路(很沒志氣的自知之明)。我把只出了一片專輯就消失的 dMDM 版「愛上你只是我的錯」傳到新買的,網路上有人評音質更勝 ipod 的小紅裡,在每天約一小時左右的公車旅程中,想到時拿出來聽聽,算是一種薄弱無力的,對逝去時間的追念。
如前所述,做編輯、美工是大型殺時間活動,專心中時間瞬間消逝,但是因為是重覆性很高的機械式動作,很容易覺得無趣,所以一定要有音樂做為拯救。隨著年齡與歲月流逝,工作時逐漸不再聽太吵的音樂或歌曲,尤其是口白太多的 anime 主題歌,像櫻戰跟花右京女侍隊的原聲帶集,我就會覺得太聒噪而不適合在工作時聽。但是太和平或太悲傷的音樂又有無力之感,也妨礙工作情緒。最近覺得很合適,幾個月來一直反覆聽的是「王者天下」(Kingdom of Heaven)的原聲帶。
簡言之,這部電影不合史實,但很好看。比起魔戒,我其實更喜歡這一片,導演大人一定是AOK 同好。XD
這片OST 除了好聽以外,當然是有其它優點才會適合做為工作背景音樂。它不會吵到讓人受不了關掉,不會平到令人愛睏,有我喜歡的中東元素,歡愉哀傷參半的音調,配合聽不懂的歌詞,也不會導致情緒低迷。當初在電影院裡看電影時就決心一定要買它的OST 回家,後來頗費一番氣力才入手,它也反常地沒有成為眾多聽完就丟在一邊的cd,而是天天要聽個一兩輪,沒有就覺得工作起來怪怪的OST。
最近入手鐵三角耳機,反覆聽「凍る砂」這首歌。飄渺淒冷的音樂,具透明感的美麗歌聲,腦海中不禁浮現深遂夜晩,寒冷月光下,藍銀色砂漠延展的景象。初時我只知它是「風之大陸」裡的插曲,而它是我開始聽動畫配樂前的作品,所以手上並無它的相關資料或cd,想去google 找它的歌詞也失敗,畢竟這是距今十年以上的作品了。但,因搜尋才知道這是新居昭乃的作品。這樣想來,十年前我就先愛上了與「凍る砂」齊名的「三日月の寢台」,它是「地球守護靈」(ぼくの地球を守って)原聲專輯裡的主題曲,同樣是新居的作品,訴説著從遙遠彼方關心的愛情與失落之感,詞曲皆婉轉淒楚,聽時腦海中浮現勾月懸於深藍夜空景象,以及木蓮紫苑受限於生死輪迴、難以結合的戀情。當時也是如此反反覆覆地聽。然而後來重病,所有在病時所聽的音樂,日後再聽都令我反射性地想吐,於是地球守護靈裡另一首新居的作品「金色の時 流れて」,十年來,我便再沒有聽過了。
所以我現在知道新居有一片cd 叫「空の森」,是新居1997年出品的合輯,不曉得能不能在台灣市面上買到。雖説它在日本還是繼續發行,但如果沒有必要,就先不灑新品cd,畢竟最近敗家多矣。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