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心機
回想起來唸英國近現代史是大二還是大三的樣子,是很遙遠的回憶了,但我始終記得英國史課本裡寫著一句「亨利八世被妖豔宮女安葆琳所惑」,因為前前後後的歷史超八卦,那時很認真的把都鐸王朝史讀得不錯。
幾個月前知道有電影演安葆琳的故事,覺得很興奮,因為她先生亨利八世、她女兒伊莉莎白一世都太有名,相形之下安葆琳只是曇花一現,少有人描寫。莎士比亞寫了《亨利八世》,為了要正統化及美化他的主君伊莉莎白一世,把這一家人都寫得光明燦爛,大有來頭的阿拉貢的凱薩琳的台詞,我還有印象的只剩一句「婢子,取過妳的魯特琴,為我彈奏一曲」,安葆琳的事好像草草被帶過,現在有電影看,我就想去看看電影裡的安葆琳有多妖豔多心機。但那時是學期中,沒空去看非常抱憾,如今理論上放暑假了,雖然還差一個報告沒寫完,但我也想喘一口氣,剛好昨天去公館灑資料書的時候看到大世紀在演二輪了,研究一下二輪片時刻表,永和美麗華的時間比較理想,起床後準備一下就去了。
本片最好對都鐸王朝史和英國的宗教改革史稍微知道一點再看,比較可以理解亨利八世為什麼對下堂妻、外室這樣狠心無情,但是光是看電影應該也不至於完全不知道在演什麼。照原來的片名,故事的重點本來不是安葆琳而是她妹妹瑪莉,是否真有此女與其私生子,真偽不知。反正小說家言,看看就好。安葆琳那種性格的人,本來就會很搶眼。整個故事的重點在於要獲取大利潤就要以承受風險為代價,或用成語說是「富貴險中求」。想要安全,能夠獲得的利益就低。基本上會搬上螢光幕的宮廷鬥爭戲,用這個角度去看,大致是沒問題的。亨利八世娶阿拉貢的凱薩琳為妻,那份不安完全沒有演,勉強算是有把他善變的部分演出來,至於說安有多妖豔美麗,我只覺得還好,她的演出到生下伊莉莎白一世後,氣勢瞬間遜掉,害我很失望。妹妹瑪莉倒是一直像我見猶憐的小花,感覺很好。至於女心如秋空,但世上變得快的也有三種東西:政客的嘴臉、春天的天氣、男人的花心,這種事已經知道得太清楚了,不想多說。只是我總是不喜歡兩人不再相愛之後,就要兵刃相見的歷史事實。
雖然我上面說了那麼多不正面的評價,但不要太過要求歷史正確的話,這片蠻好看的,推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