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雜感
今天突然蒙受某長輩德澤,在全無心理準備也沒先做功課狀況下去西門町看了「海角七號」。想不到排隊買票和入場的人潮會那麼人山人海,會有一種「國片有救了」的錯覺。劃到的位置稍微前面一點,好在也沒坐到前三排就是了。
故事應該隨便 google 一下就會看到本事,所以下面直接根據劇情說我的個人感想。
做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死台北人,我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生活步調與互動模式,就算這個地方遍地狗屎也是要設法活下去,而且外地人來台北覺得台北是爛地方,我幾年來逐工作學業而居,也會覺得不是只有台北爛,習慣當地生活之前,別的地方都是爛地方呀。所以這個故事的起點「操你媽的台北!」及以下的展開,我就不免覺得頗有違和感或疏離感,大約是和我個人的台灣生活經驗湊不起來吧。光看男主角家樓下那個傳統的樣子,我實在很難聯想閣樓上會出現寢具和裝演那麼具時尚品味的西式小房間耶。
故事背景雖然設定在恒春,視點卻令我覺得非常台北。別的不說,這片完全沒有演男主角回到家鄉,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問他「你從台北回來了喔」這樣的內容,恒春人有這麼冷漠嗎?另外,男主角那個口音一點也不恒春。為什麼我知道恒春口音,因為我有要好的同學就是從那附近上來的,我聽得很熟。每次遇到這種強調多國或多文化多元視角的電影,總覺得一聽男主角的口音就破功,像「不夜城」也是,男主角金城伍在片中說自己不會講閩南語,可是他一開口說國語就是個閩南語腔。口音這種事雖然屬於非戰之罪,但若能夠再仔細一點豈不更好。
然後,因為這片是商業片,難免要加入討好觀眾和本土化的劇情,原住民飾品的橋段,令我感覺很牽強。通常當地土產是要帶給同在異地的親友做為對遠方的想像,而不是送給當地人的。想想看,如果你已是台中人,外地人來拜訪你,買了兩大盒太陽餅做伴手,你不會覺得很怪異嗎?而且依據原住民的種族不同,信仰也會有不同吧(思)。
最後的演唱會很 high 沒錯,總覺得自己好像看到了美國 YA! 電影,怎麼每一個角色都是大隱隱於市,倉促成軍可以獲得大成功,男主角一點也不意外的,通過了女主角的身體就得到了她的心,而且最後歡天喜地的在一起了。
至於關鍵的信件,總覺得這 idea 是來自陳昇的歌「國界」吧,連老師的聲音聽起來都蠻像的。那個老師寫的信實在太文藝太超現實了,害我老是想到「絕望先生」。XD
另外要怎麼找日據時代的地址嘛... 我當然知道要從什麼方向找,這本來就是我的職業技能(?),不過一般人應該想不到這種方法,編劇也不是我,所以還是讓編劇發揮就好了。
在沒有心理準備就進戲院看,有失望也有意外的樂趣。我非常欣賞鎮代會主席跟男主角談要和他媽媽在一起那段,以及水雞用青蛙交配來譬喻男女多角關係的內容,真是超級野性而有生命力的說法。 XD
額外的廢話,我其實很能體會女主角的無力感,基本上拿日本人的做事態度在台灣做事真的會覺得很累,做到死也不會有人感謝,還會被人當找碴。做好是應該,做不好該罰,為什麼在台灣會變成做好有獎賞,做不好就算了呢?
是不錯看的片啦,再次感謝某長輩恩澤,並且為片子拍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