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去取,例不拘常」── 些許平面編務心得與技巧

中文直書排版有沒有一定的守則呢?昨天 jjgod 問了我這個問題。我的回答當然是「有」。排版實務上,第一個被想到的鐵則就是「避頭尾點」,除了避頭點,一般我們在本地看到的出版品,標點都是全形佔一格。早期一點的,標點在右下,佔半格,民國初年的出版品則多仿古人旁注批點之例,不佔行內空間。可是鐵則真的有這麼鐵嗎?

不管我手上的編輯教科書也好,word 內定也好,會告訴你:

不放句首的標點符號 !),.:;?]}¢·–—’”•‥…‧′╴、。〉》」』】〕〞︰︱︳︴︶︸︺︼︾﹀﹂﹄﹏﹐﹑﹒﹔﹕﹖﹗﹚﹜﹞!),.:;?|}、

不放句尾的標點符號 ([{£¥‘“‵〈《「『【〔〝︵︷︹︻︽︿﹁﹃﹙﹛﹝({

雖然對岸有 國家訂定標準,本地也有教育部 重訂標點符號手冊 ,甚至我自己早年也曾經寫過社內編務守則,可是事實是,每家出版社或排版者在實務上會有不同的喜好或要/需求,再加上處理者本身的美感,總之就是種種人為因素,使得真的去找一些實例來看時,就會覺得好像根本沒有所謂鐵則嘛。

有圖有真相時間:
圖1
1984 年教育部出版品,鉛印

圖2
1996 出版,可能是照像打字

圖3
2005 出版,排版軟體
(請自行點進去看註解與 note )

從這幾張照片,就可以看出科技對排版業的改變。怎麼改變,應該另外寫一篇文章,此且暫置。

既然鐵則沒這麼鐵,那是不是就可以不必管那些無聊的老規矩了?真抱歉,話從來不是這麼說。那些你聽過或沒聽過的規則與心法,其實是為了企業自身的利益與讀者的舒服雙重要求而存在。即使你不是出版社的員工,列印或寫東西的時候,你總不希望只有一個孤懸的標點或兩三個字就佔了你一頁?好浪費喔,環保一點吧。

在規則之中可以玩的花樣是很多的。編輯的藝術,簡言之即是「抉擇去取,例不拘常」,一旦通達,可以達到「其德為圓」的境界。好比「不讓標題落最後一行」這點來說,你可以運用編輯技巧,設法刪掉一行的字數或再多加一行字,標題就到下一行了。若不可以改動文章,那就調內文的字距行距。但是怎麼調才叫有技巧?這就靠個人的實務經驗。

順帶雜唸一下,在「調整行 / 字距」這點上,word 能做的其實非常有限,所以我一向不同意人家把 word 叫成排版軟體。可是 word 就是成為了人文類學術書排版主流,既是勢之所趨,我不同意也沒用。

編排是一門戴著腳銬跳舞的藝術,工具是你不得已一定要戴著的枷鎖,天地左右邊界是框架,行距是你要給包括你自己在內的讀者休息呼吸的空間,要留多大多小、怎麼控制,就是編排的藝術所在。留白要留多少才是適當好看,每個人的標準不同。就我的看法,留白並不是多就好,但太少一定不好。尤其 CJK 文字,因為筆劃多的關係,如果行距太密,眼睛會疲勞得很快,很快就看不下去了。讓人看不下去的東西,絕對不是好物。

也許待某一天我學通了 CSS 後,再來談網頁上的文字排版?XD

| 獻曝 | 15:49 | comments(0) |
Comment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Cookieに登録?
Trackback
url: http://momizi.z6i.org/mt/mt-tb.cgi/3188

07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