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家的十三堂課》

這幾年因為興趣加一點點的宅意識作崇,而讀了些名家對經典作品的解析或演講錄。為了避免花費不必要的時間,如果不是課業所需,通常我會先看其人的作品,看過覺得不錯才去讀,《小說家的十三堂課》是其中一本。

它不是相見恨晚型的作品,甚至應該對人生有點閱歷後再讀,才能和王安憶的觀點及講述的情感起共鳴。這本書裡至少介紹了十本小說,要比較就不能不提一些時期、精神或結構相似的作品或電影、戲劇,後面三篇講如何讀小說還提到一些額外的小說、散文、電影。我沒算這本書總共到底提到多少作品,既然是課堂演講錄,最好是把她提到的作品盡量都看看,才知道她在說什麼,也避免看得一頭霧水。我因為同時閱讀她介紹的作品,而使這本書自購買以來,經過了兩年左右才讀完。好在除了我不打算找來讀的部分早期大陸作品外,書裡提到的小說、電影、散文,大多都看過了,真的要去圖書館找來看的書不多。至於世界名著的部分,《咆哮山莊》、《約翰‧克利斯多夫》之類的大部頭書,現在要我從第一個字看到最後一個字稍難,不過小時候看過節譯本,能把握一點大意,加上王安憶都會為沒讀過的同學概略介紹內容,所以倒也不至於像看那些大陸作品的介紹般如墜五里霧中。

這本書真正令我覺得好看的地方,不在於王安憶對書的介紹,而是她在課堂上自然流露的情感與見解,其人如在目前。有了她對作品的強烈情感為肌理,便不會覺得這本書是一般講理論難以讀懂的小說解析,或原作作者躲在文字之後難以觸及,而可以從文字之間感到一股強大的熱情。錢穆謂「一本書背後必要有人」,但人能走到台前來更好。所以錢穆的《中國史學名著》對我而言遠比《國史大綱》好看。有點扯遠,總之王安憶自己也鼓勵同學要看小說家所寫的散文,才知作者作品裡的感情從哪裡來。這使得《小說家的十三堂課》猶如經典攻略本,或說是書本的美食品評大會,景仰的作者大人彷彿站在你的前面,一邊講著她的食用經驗,一邊拿出銳利的刀幫你割開經典名著冷硬的殼,這麼一來,即使分得的只是試吃品,也頗能嚐得滋味。

我覺得厲害的老師講作品會有個共通點,他們能把過去在我的觀點中覺得沒那麼好看的作品講到天花亂墜,所以會激起我再回頭看看的熱情。再次複習,未必能有跟王安憶一樣的感動,畢竟背景經歷不同的兩個人,觀念想法本來就不可能完全相同。不過我覺得能講到令人神往也是一種本事,所以倒也不覺得被拐,而愉快地、一堂課一堂課地跟著進度讀完了。 :)

| 書本 | 00:48 | comments(2) |
Comment

我是很多年前看的這本書,確實的內容記不太得了,不過對於書末,對於小說未來的看法,整體感覺倒蠻深刻的。感覺上,王對於小說的未來,似乎是悲觀的?

2006/10/20 5:41 AM, from lukhnos

我再重讀了一次最後一篇,至少我沒有感受到負面的評斷,她說的是要去感受小說裡的感情是如何展現作者這個個體的理智。雖然從她的選文中,讓我覺得她喜歡的是反映作者生存現實的小說,但她的課講得真的很不錯啊 :)

2006/10/20 11:45 PM, from momizi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Cookieに登録?
Trackback
url: http://momizi.z6i.org/mt/mt-tb.cgi/3272

07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