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街與龍泉街
我在標題所說的區域工作、求學的時間,算算居然也有 1/3 的人生,即使現在不常在那裡活動了,週末還是會回去,隨便說點吃飯喝茶的瑣事大概還算有資格吧。
可免費無線上網咖啡店增加後,吃飯、喝咖啡喝茶,拿出電腦一起做事,大概是這幾年所交得的朋友的共同活動模式。在此前提下,大安區裡,我們常活動的就是公館圈與師大圈,因為這裡「網咖」(可上網咖啡廳)多。公館其實很大一片,不過以網咖的多寡衡量,大學口以南像是另一個世界,所以就不討論了。
對我來說,溫州街其實是個概念,是羅斯福路三段 333巷、283 巷口靠近羅斯福路那一小段的地方,不是它在地址上的定位(爆)。論在這一帶吃飯,雖然漫長的時間能篩選出一些好店,但我其實不會特別偏好公館圈的食物,總覺得公館大多數店家都把 140.112 的學生當凱子敲,太邪惡,一樣的錢去師大吃可能可以吃到更好吃的,或至少份量更多的學生食物,為什麼要在公館當冤大頭。所以吃飯我比較不那麼喜歡在公館吃。 @@"
寫東西需要安靜也需要飲食,這三件事往往不能同時得到,加以這兩年體力跟集中力差了,帶著很重的小蘋果出門工作的意願降低,所以這兩個圈在我獨自一人時,最大的意義是書店和食物,而不是咖啡廳。我又不是重度酗咖啡者,咖啡好不好對我不太重要。跟朋友約在「網咖」見面,只是因為我喜歡有個理由可以跟朋友見面一起渡過幾小時,又可以順便上網罷了。不過如果我自己去,或跟不吸煙的朋友去,我就想挑間沒什麼煙味又不會太吵,或不會感覺像進去裡邊裝氣質的店。
所以像挪威那麼高級有氣質的店跟我是無緣的。好像在多年前的導生宴後,老師又帶我們去挪威坐著聊天,因為老師說他要請,於是點了一杯拿鐵喝。就只有那麼一次在那裡出入的印象。除此外,它跟我唸大學時同學們愛去的地方搭不太起來。對這個店印象欠如,但並不覺得有什麼要緊,如今它要消失我也不在乎。這種人來人往的商圈,店開店收是正常的事,大驚小怪反顯不懂人世之常。
再綜合師大公館圈來看,我最喜歡的一家店可能是台電大樓旁邊的伯朗,雖然音樂跟飲食可能不怎樣,但是價位合理,有插座、可上網、有非吸煙區,有水杯,旁邊書店一大堆,甚至連洗手間都乾淨又不止一間,我很中意。
之前覺得在公館、師大這樣的生活方式很理所當然,只要是人出入不太頻繁的店,讓我可以心情安定的坐著就好,我不在意飲料跟音樂好不好,有wifi 我就滿意了,沒有的話,我自己有山雞;是不是「網咖」,好像不那麼重要。
可是到了這山里中生活,才知道其實不是這樣。有網路沒有便利的食物,宅就宅不起來了。有很糟的食物沒有大量的書,那還是一樣 orz 。最近寫作業寫到生不如死,頗思下班後換個地方打作業,可是這片山頭我騎車繞來繞去,方圓五公里內竟找不到一間可以就近獨自抱著電腦在裡面坐坐、上個網的咖啡店,體悟到城市之間,或更精確地說,不同大學之間文化的差異,才深深感到衝擊。(以下也許是不相關的話,但還是想說)
不僅是生活方式與地點,一切都是會變的啊。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