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倉

是我惡友的熟店,之前開在杭州南路那邊,消失一段時間後搬到師大這裡,今天既然路過就進來喝茶了。有wi 的店,店內氣氛感覺不錯,非吸煙區沒煙味,東方式的茶具看來很雅緻,低消100元起,今天喝到的水果茶與愛爾蘭奶酒奶茶都不錯。 :)

在泰順街44巷25號,雷諾瓦拼圖隔壁,近龍泉街 7-11與燈籠魯味 。營業時間:平時至凌晨五點,六日到兩點,插座皆可用 :)

| 食生活 | 18:36 | comments(0) |

搬家了

好心的jedi 幫了我一個大忙,讓我的 blog 從此可以住在這裡,不用再忍受rss爆炸、亂碼、字打不出來之苦,我的感謝無法言說。

原來那邊會留著,不過應該不會再增加多少新文章了。今後依然請大家多多指教 :)

| 札記 | 23:15 | comments(2) |

誰的歷史?

歷史是什麼?歷史是誰的?

歷史有三個層面,其中,史料是後人還原歴史、進行歷史寫作的依據,但絕不是歷史的全部。根據這則報導裡面説,「全民寫歴史、創造大百科」,這個動作燒掉五億,看似是要為後世留下史料,但是這樣的東西真的有如同其宣示的價値嗎?

先就這「台灣大百科」所收的資料來討論它的歴史價値。根據此報導,「未來上網參與撰寫詞條的民眾,必須先登入為會員,而且所撰寫的詞條,必須經過專家委員審査,擇其最優者才有可能在百科全書中佔有一席之地,以建立台灣大百科全書的權威性」,看似如呂不韋著《呂氏春秋》,號召秦民,能增損一字者饋千金般崇高,事實上,篩選的人是匿名的「專家委員」,由政府收編的學者一起關起門來選擇他們認為最優的資料。唸歴史的學生都知道,歴史最重要是求真,經過人為有意篩選的史料便不可盡信。換言之,在史觀不變的情況下,這些有意識形態、經人為篩選的史料,價値偏低。再加上此事由政府主導,那麼這豈不是一種官修正史乎?正史是什麼?就是政府規定人民「你只能知道這些我同意你知道的歴史」,政府選擇有益現政權的資料留下來,則可使出迷惑後人的障眼法,順便消耗愛批評政府的老學究們的精力,這是封建時代,例如清政權初入主中原所玩的把戲(請想想四庫全書是為何編撰),為什麼到了民主時代,現政權竟在仿效前朝故事呢?

再者,既然要先上網登入成為會員,那麼,這是一種資格審査。號稱全民寫歴史,表面看似只要在台灣的人都能寫,可是要登記身分證字號。所以沒有身分證字號,但生出新台灣之子的外籍新娘,或者那些在台灣布道了三五十年的老神父,因為他們都不是中華民國國民,就沒資格寫了。如果馬偕神父活到今天,他恐怕也沒資格寫,因為他不是本國人,根據台灣不友善的國籍法,他大概不會有身份證字號。這是那門子的全民寫歴史、保存集體記憶?更何況,又不是説是中華民國國民就有能力上去寫,電腦終究不像電視一樣普及,並不是毎家都有,即使有電腦也不等於這個家庭中的毎個成員都會用,會開機也不等於會打字能上網,這些不具使用電腦能力的人們,難道就不是台灣的一分子?可是這些人卻被排除在號稱全民寫歴史的廣大領域之外。所以所謂全民,分明是有階級性的,非中華民國國民、經濟能力不佳、不具備電腦使用能力的人就不算是台灣的一分子了,沒有一定的經濟力,不是本國國民就不能有公民權,我們是在19世紀末的英國乎?現在不是都已經21世紀了?現政權好遼闊的心胸啊。

根據歷史事實可以知道,今人特意篩選想留給後人的資料,未必是後人所需,後世的歷史研究者想研究什麼題材,也不是今人可以知道,所以,何需大費周章、耗資那麼多人民的血汗錢來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百科全書式的歴史是司馬遷、希羅多德時代在做的事情,現在早就不流行這種大而無當的事了。

我還有個問題,這用五億堆出來的資料,可以保存多久?我聽説,5、60年代那些寫在磁帶上的學術成果,到現在都因為沒有合適的機器而讀不到了,相對而言,有人能保證兩千年後,這些東西還能像史記、希羅多德歴史一樣為後人所閲讀?這件事在凡事一窩蜂的台灣,又能引起多大的熱潮、吸引多少真心想留下些什麼的人投入?

連同上個月的出版品分級事件一起看,我不禁想到了法西斯與共黨。一左一右、本質對立的集權政體,却玩一樣的把戲:控制媒體、進行思想檢査、要求人民擁護政府作為。中國國民黨有俄共淵源,其作為有共黨及法西斯色彩可以理解(卻非諒解),現政權不是號稱民主自由?怎麼開歴史倒車到這種地歩?

隨便想想就想到這麼多事(其他社會、金錢、以及技術等層面的問題,自有高人討論,我只説我確定懂得的東西),再想起我上個月被政府搶去的兩萬塊,我想,我是生錯時代了,古老美好的時代從來不曾真正存在過,無能為力的我,只好再複頌一次後現代主義史觀:「所有以文字書寫、口頭説出來的事件,都經過人為的扭曲,所以沒有真實的歴史。」既然如此,去寫詞條、領稿費的人能確定自己寫出來的就足以為歴史了?這號稱是全民撰寫的歴史,真有那麼全民嗎?所以歴史是什麼?歴史是誰的?你可有答案?

| 獻曝 | 01:38 | comments(0) |

夢告

そも、昔矣,未見其人,僅賴 bbs之 chatroom 與德律風相繫。夜來入夢,聞其音,見其形,間有諸多細節,卻無容顏。蓋夢之為物也,或先有心念,方有夢影。爾後之事,多言無益,唯此事甚趣。網路非僅扭轉生活方式,亦改夢境之形態。

続きを読む >>
| 感官覺知 | 13:34 | comments(2) |

杜鵑

校園裡的杜鵑花逐漸開綻,猶如二月已至,等待三月繁茂,而該在本月開花的緋櫻卻僅見枯枝,遲遲未綻。這是很奇怪的事,還不到花季,花卻因為受了氣候的愚弄而開,寒風中,花苞挺立,紅白相雜。械樹的葉子經過大寒流之後明顯變紅轉黄。一榮一落知春秋。看在心裡,感覺甚怪。也許是氣候變異的證明。夏天的洪水,冬天的高温、颱風、繼以大寒流。若按五行讖諱説,像這兩年來的天變地異,大臣皇后有多少人都不足死。雖然媒體如此喜歡將政治人物比擬古代皇室家族,但是卻看不到有誰真的下詔罪己。

一笑。

| 花鳥蟲魚 | 18:23 | comments(0) |

三途川

新年伊始,我接到的第一封信是六分鐘護一生的檢驗報告。然而結果並不似往年,如例行公事般地勾選「一切正常」。我怔住了。

我想起了小時候在善書上讀到的一個故事。有個老先生見了閻王,哭哭啼啼地抗議閻王沒給他任何警告,就讓他前來陰曹地府報到。閻王説:「我怎會沒有給你任何警告?你五十歳戴老花眼鏡,是我給你的第一個警告,六十開始拿拐杖是第二個警告,七十壽宴吃雞腿門牙崩斷是第三個警告。我給了你三個警告,你沒有自覺,還嫌我沒警告你?」

繼兩個月前出現體調崩潰,手不能提,脚走不上捷運站樓梯這種不該在我現在這個年紀出現的症状後,今天,我覺得我收到第二個警告了。不能不承認,不管我在「如有不諱」這件事上有多少期待與心理準備,被按著頭,面對可能的事實,還是很恐怖。我回想起過去十幾年間悲淒流離的生活。那令我在心境上超越了肉體的年紀,身體為了配合,也出現了不該在如今的外貌下出現的症状。生命的長短與形態何其有趣。但是我沒有死神的眼睛可以知曉自己命定的壽命,誰曉得自己會活到何時?「未來如同他人寄信給自己,收信之前,以為未來尚未來,而實已來。」就好像我在寫回郵地址時,我是不知道上面會有什麼結果的。就好像海嘯襲岸前夕,那些在雪白沙灘上歡樂享受陽光與湛藍海水的大人小孩,有誰想到下一分鐘自己的遭遇?

因為不能得知現在的一切能維持到幾時,所以我有了新的氣力。不管到底是弄錯還是真的,我要趁著還來得及的時候,努力把那些沒做完絶不甘願的事做了,才能安坐在三途川畔,望著流水,等待那個人到來,牽我的手渡河。

続きを読む >>
| 感官覺知 | 00:06 | comments(0) |

賀正

あ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無事の越年を喜びですから、本年もご指導・ご鞭撻のほど、そして、変わらぬお付き合い、宜しくお願い申し上げます。皆様のご多幸と繁栄をお祈り申し上げます。 :p


譯:

恭喜新年好。很高興平安的過了一年,今年也請繼續指導、鞭笞,並且不變地與我交往,拜託了。祝各位幸福多多又繁榮。 :p

========
公式的賀年句子裡居然出現「鞭撻」的字眼...有種變態的氣味 :o

| 遊玩 | 15:46 | comments(1) |

0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