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途川(2)

一開始是聊到「告別式會場接電腦設備」,話題一如往常不斷地變型,不久後談到地獄的風貌。我想到了三途川的典故,想說個相關的笑話,但當下沒有說出來,因為似乎要花太多力氣解釋,貿然說出這三個字,大概也沒人聽得懂笑點在哪,就只在心裡想想了。後來經 ericyu 提醒,我才想起去年初在得知生病,心情不好之餘,曾寫了一篇 三途川,但既然心情不好,當然沒有在該文中做解釋。

此話姑且不表。總之我認真地回想了一下我是怎麼知道「三途川」這個名詞,是在林文月譯的《源氏物語》裡的章節附註裡看到的。於是我趁回實家的空檔裡翻查我國中時買的中外文學版《源氏物語》。史學方法在查實體書資料時非常有用,讓我十五分鐘不到就找到了原出處 (氣結的是,我早就把精裝本的緞帶書籤夾在那一頁,可是我卻完全忘記自己曾做過此事 zzz)。有了原始的第一個出處,才好進一步做更深入的搜尋。於下稍做記錄以備日後查考。

林文月譯本對三途川的解釋始見於31帖〈真木柱〉的註2,解釋源氏君對玉鬘所詠之「下(お)り立ちて汲(く)みは見ねども渡り川人のせとはた契らざりしを」歌意。林於此和歌採意譯,豐子愷譯本採字譯。豐於同處亦有解釋,但比林譯註解更為含蓄。為了周全,另看了一下大辭林及日本 wikipedia 的 三途川 的資料。

又及,「三途」為「喪頭」音之轉,有時漢字也寫作「喪頭河」。看漢字及發音就可以明瞭其故,於此不贅言。

為了要讓我下面要說的事比較易於瞭解,先將林譯本中外文學版 (修訂二版上冊,1985) 頁650 對三途川的註解摘錄於下:「俗謂女子死後渡三途川(火途、血途、刀途)之前,由最初交歡之男人牽引」。豐譯本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中卷頁592 於此之譯註則為:「當時俗說:女人死後必渡三途川,川中有深淺不同的三途,視其人生前善惡而指定一途。渡時由第一個丈夫援手。」

接著來說些我坐車時無聊亂想的事。

三途川觀念真的非常有趣。它其實就是冥河傳說。希臘神話與印度神話是同一個根,後來希臘文化成了西方文化的原點,從印度文化裡發展出的佛教則征服了東亞世界。我認為,冥河傳說也隨著同一根源的文化流傳至東西方。在希臘神話裡,渡冥河要給渡船人 Charon 一個金幣才能渡河入冥界,到了日本則變成得給懸衣翁或奪衣婆六文錢才能渡河見閻魔大王。

源氏物語裡的世界,亦即平安文化背後,貫穿陰鬱的佛教思想。又因添加進了男尊女卑、女子罪深的思想,使得三途川觀念從今日價值觀看來可能很浪漫,也可能很恐怖。如果一個女子的第一次是給了自己喜歡的男人,姑不論男方是否已先抵彼岸,死後得以再相會似乎是很美好的事,兩人也許就歡歡喜喜地手牽手一起墜入地獄。但要是並非在兩情相悅的情況下呢?這種相會搞不好比再死一次還難過。又或許第一次在懞憧無知中消失,連對方的臉都不記得了,結果到了三途川岸,女的根本不認得男的是誰,男的也不一定記得自己做了什麼事,只是被閻魔大王強制要求到河邊來牽人,這樣還要手牽手過河,好尷尬 :o

從男人的立場來考量,牽女子過河恐怕也不是什麼樂事。像源氏君這種風流成性的男子,就不知要牽多少女人過河。生前因一時結緣,對多方女君許以終生贍養,對源氏君說不定已經是很大的負擔,結果身後還要一一牽渡,搞不好會因為人數太多,使他只好一直立在河邊往返當擺渡人,既去不了他夢想的西方淨土,也沒辦法轉世投胎。既有人得天下美女而逐一入幕之,則必有人獨居無侶,一個女人的手也牽不到。我彷彿可以聽到河邊怨聲載道,會造成「天陰雨濕聲啾啾」的,應不單只是因為枉死致使新鬼煩冤舊鬼哭,還有對於女人的分配不均與爭奪吧。假設這裡強制加進女男平等的觀念,那麼以今日世風言,當然也會有一個女人帶了一串男人列隊過河,手裡還舉牌「這是閃光,請戴好你的墨鏡」;也可能是一對遊戲人間的男女,身後各有一群要援渡的對象,一團人在河邊對於如何過河的問題爭吵不休。又或者是男女同志各自帶開。再說,三途川岸的送迎是一對一的嗎?還是像電影中的碼頭,擠滿了出航與送別的人群?若河岸是個吵吵鬧鬧的地方,就一點也沒有冥土的森冷風味了 :o

在我的想像裡,渡三途川這件事終究還是應該一對一沒有他人的。有朝一日當我經過金黃棠棣下的幽咽泉水,穿過滿是高茂野草的賽之河原,我終究會見到一個人立在那裡,對我招手。彼岸是什麼樣子無所謂,沒有可以兩人一起坐在上面的蓮花座也無所謂,我只要不再重回此五濁末世即心滿意足。

| 心情隨想 | 13:13 | comments(0) |
Comment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Cookieに登録?
Trackback
url: http://momizi.z6i.org/mt/mt-tb.cgi/3186

07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