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mizi's blog 引越
因為 jugem 換網域,所以 momizi's blog 現在變成在http://momiziyen.jugem.jp/了。這個 jugem 會社甚有誠意,不斷發信給 user 説明為何他們的搬遷 delay、中間出了什麼差錯等等。收了這麼多信,真是受寵若驚,至少以我在台灣的生活經驗,好像從來沒有那個公司這樣有誠意...
這樣我就會認真考慮要不要付錢給他們當正式的 user了 :p

Everything means nothing to me (T, F?)
因為 jugem 換網域,所以 momizi's blog 現在變成在http://momiziyen.jugem.jp/了。這個 jugem 會社甚有誠意,不斷發信給 user 説明為何他們的搬遷 delay、中間出了什麼差錯等等。收了這麼多信,真是受寵若驚,至少以我在台灣的生活經驗,好像從來沒有那個公司這樣有誠意...
這樣我就會認真考慮要不要付錢給他們當正式的 user了 :p
日暮夕昏,從公車的褐色隔熱玻璃紙裡看出去,金褐色的日輪像是虚假之物附在稜線鋭利,色澤灰黑的城市建築之後。我頂著溽熱潮氣,揹負重如新生嬰兒的筆電,踱過忠孝東路的騎樓,繞進施工中的折曲小巷,推開玻璃門,走進新的c7b。
我是信奉師出要有名的愚人。如果沒有堅強的理由説服自己,就不會特地去做某件事。這日我去c7b有三個理由,第一個理由迅速破滅,但我卻因此得以在c7b 附近的巷弄裡獨自愜意漫歩,深沈平寧安康之感隔斷日時雜亂破碎的感覺,遺忘了那些令我焦慮的俗事,也堵住了我愛抱怨的嘴。是因為那個巷口的景物吧。
C7b位在一個奇妙的三叉巷口,巷弄裡的矮簷木屋與舊式公寓基於我不了解的理由,通通以三五十年前的面貌保存下來,以自成一格的方式把自己與外面那個喧鬧猥囂的台北別開。住民在圍牆外栽種的紅豆藤捲曲著攀越草花,伸張心型葉片,回首一望,夕照微微照亮c7b隔壁樓公寓外牆貼的褐灰色馬塞克瓷磚,彷彿時光凝止,幼時風景重現。倏地想起了過去在日本巷道裡感受過的幽靜感,我不自覺地對這疏離卻僻靜的氛圍感到迷醉傾心。
另一頭,毛色茶白間雜的貓兒臥在一段沒有玻璃刺的牆頭休息,伏瞰安安靜靜,無行人無疾駛車輛的柏油道。看到貓就忍不住走過去跟牠打個招呼。牠也看著我,對我meou了幾聲,許是認為我打擾了牠的自得其樂,站起來,轉過身,並不驚慌逃走,只是一歩歩穩穩地跨越黏在水泥牆頭的玻璃渣離去。路過電視天線,還停下回頭,親暱地對電線蹭了蹭,迷起眼,露出舒適神色,在其上留下自己的味道後,再低頭看看我這礙事的人類離開沒有。既然我才是外來者,即使是貓,也不要打擾牠的安寧吧。
與hcchien一起吃了晩飯。C7b沒有餐,所以我們商談後,慢慢踱至東風隔壁的麵店。那裡有兩家店,左邊那家掛著老虎醬的店招,mikeliu十分推薦它的鱔魚炒麵,我吃過也覺美味。但是那店裡實在悶熱,所以我們改至隔壁比較涼爽的大三元麵店。我點了小碗的三絲涼麵與味噌貢丸湯。意外的,湯先上了,但是我很想趕快進餐,並沒有心情慢慢體會湯的味道。等待很久,麵才端上來。並不如我想像中是火腿、雞肉、蛋絲組成的三絲,而是黄瓜、豆芽、榨菜肉絲,乍看之下並不是很美的色調,加以攪拌之後看見白麻醬,更感失望。然而送入口中後,觀感卻完全改變。他們用的醋,居然是柚子醋,這大大調和了麻醬的油膩感,柚香宜人,卻不會搶走麻醬本身的氣味。熟度適中的綠豆芽與新鮮黄瓜絲的口感亦爽脆,讓我對這碗三絲涼麵的評分從初見時的65分逐步攀至80分以上。食罷才有心慢慢品嘗湯的味道。那是不太甜也不死鹹的味道,以台灣能喝到的味噌湯來説,殊為難得。不過hc對他點的拌麵評價好像就沒那麼好。吹著晩風,沿著小巷走,一路閒聊著走回c7b,繼續上工。
這天晩間,arny有來,閒聊一陣,由於很久以前的承諾,他答應煮一杯咖啡請我。由於體質不佳,如今我甚少喝咖啡,連帶也不懂如何去品評一杯咖啡,對於單品,我甚至不知從何點起。
「妳還沒有點呢!」在製作學弟點的冰拿鐵同時,arny從櫃台對我道。因為沒有概念,於是請arny煮他推薦的一種即可。工作中並未去注意他如何煮咖啡,不附奶與糖的咖啡上桌,待它温度降到可以入口,我才端起淺嘗。非常意外,這是黑咖啡?我從來沒有喝過這樣滑順易入喉的黑咖啡,十分訝異地問了arny他煮的是何種咖啡。
「曼特寧。」
「這是曼特寧?我從來沒有喝過這樣不帶酸味的曼特寧呢!」我難掩心中訝異。
「因為妳説不喜歡酸,所以我不敢煮太酸。」arny和氣地笑道。
「阿……」
我慢慢地,懷著感激的心情,喝完我人生中第一杯沒有糖、沒有奶,不對水的黑咖啡。這一天,我總算了解到機器現磨的咖啡與大師親煮的咖啡差異何在。這杯咖啡飲罷,再嘗水杯裡的水,連無味的飲用水都變得帶有甘甜餘味。甚為感動,歸而記。
網路文學到底是什麼東西?就我來看,它是個還在發展的東西,所以我不認為已經有明確的定義,而且這問題吵太多年了,我對於「加入爭論」這種事全無興趣。如果一定要我下定義,我會把網路文學界定為「在bbs或論壇上發表、連載的作品,文體多以小説為主」,藉此將傾向日記、散文、札記的blog區分開來。
就寫作者與閲讀者的層面來説,網路文學與 blog兩者間並沒有什麼貴族平民的區別,「能/會上網」這件事本身就是許多要素所建構出的,它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將人做了區隔。別去那些網小出版品不提,至少要有能/會上網的能力,才會有辦法看見毎天不斷增生的新作品。對於寫作者而言,是多了一種讓作品廣受閲讀的方式,不再如過去受制於出版者,對於閲讀者而言,無論閲讀動機為何,都有了更多選擇。
我是在網文與blog間兩者都有經驗的人,我不會覺得兩邊有哪一邊可以吃掉對方,也不覺得有那麼渭涇分明,但對於我來説,使用界面會決定我想在什麼地方發表什麼類型的作品,比方,即使我知道我可以去把閲讀順序改成「遞增」,對於懶人如我,還是不想去改,心裡頑固地認定blog是不便於小説閲讀的界面。至於在bbs上發表小説,那是長年的習慣,即使貼文前的排版很麻煩,我還是會在bbs上貼小説。理由很簡單,經験讓我知道我的讀者在哪裡,我會在哪裡得到立即迅速的回應。所以網站、blog介面變成我某種形式的倉庫,如果寫履歷需要附作品,我就給對方網址,請他們自己點進去看。bbs的門檻比web介面更...高(?),所以它會讓我有種近似前近代閨秀文學的感覺,我的作品可以由我本人一定程度上篩選讀者,讓我想看的人來看我的作品,這樣可以得到一種私密與安心感,而發表在web介面上的東西,當然我這裡並不是要跳入「是否張貼於網站則人人可以看見」的爭論中,但既然大家都會上網、看到了我現在寫的東西,我想,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應該可以同意,只要是在網路上的文字,有關鍵字就可能找到。在不知道閲讀者是什麼人、對我的作品抱何感想,我就算想聽也聽不到 (也可能我並不想聽)的状況下,就少一份私密安心的感覺。
我承認我對網路的了解依然不脫白痴user的程度,加以這是一篇充滿了「我我我」的文字,祖師奶奶説了,是沒有價值的,所以你可以不必認同我的想法,歡迎指正,不過轟我的時候請溫柔一點。 :p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