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街與龍泉街

我在標題所說的區域工作、求學的時間,算算居然也有 1/3 的人生,即使現在不常在那裡活動了,週末還是會回去,隨便說點吃飯喝茶的瑣事大概還算有資格吧。

可免費無線上網咖啡店增加後,吃飯、喝咖啡喝茶,拿出電腦一起做事,大概是這幾年所交得的朋友的共同活動模式。在此前提下,大安區裡,我們常活動的就是公館圈與師大圈,因為這裡「網咖」(可上網咖啡廳)多。公館其實很大一片,不過以網咖的多寡衡量,大學口以南像是另一個世界,所以就不討論了。

對我來說,溫州街其實是個概念,是羅斯福路三段 333巷、283 巷口靠近羅斯福路那一小段的地方,不是它在地址上的定位(爆)。論在這一帶吃飯,雖然漫長的時間能篩選出一些好店,但我其實不會特別偏好公館圈的食物,總覺得公館大多數店家都把 140.112 的學生當凱子敲,太邪惡,一樣的錢去師大吃可能可以吃到更好吃的,或至少份量更多的學生食物,為什麼要在公館當冤大頭。所以吃飯我比較不那麼喜歡在公館吃。 @@"

寫東西需要安靜也需要飲食,這三件事往往不能同時得到,加以這兩年體力跟集中力差了,帶著很重的小蘋果出門工作的意願降低,所以這兩個圈在我獨自一人時,最大的意義是書店和食物,而不是咖啡廳。我又不是重度酗咖啡者,咖啡好不好對我不太重要。跟朋友約在「網咖」見面,只是因為我喜歡有個理由可以跟朋友見面一起渡過幾小時,又可以順便上網罷了。不過如果我自己去,或跟不吸煙的朋友去,我就想挑間沒什麼煙味又不會太吵,或不會感覺像進去裡邊裝氣質的店。

所以像挪威那麼高級有氣質的店跟我是無緣的。好像在多年前的導生宴後,老師又帶我們去挪威坐著聊天,因為老師說他要請,於是點了一杯拿鐵喝。就只有那麼一次在那裡出入的印象。除此外,它跟我唸大學時同學們愛去的地方搭不太起來。對這個店印象欠如,但並不覺得有什麼要緊,如今它要消失我也不在乎。這種人來人往的商圈,店開店收是正常的事,大驚小怪反顯不懂人世之常。

再綜合師大公館圈來看,我最喜歡的一家店可能是台電大樓旁邊的伯朗,雖然音樂跟飲食可能不怎樣,但是價位合理,有插座、可上網、有非吸煙區,有水杯,旁邊書店一大堆,甚至連洗手間都乾淨又不止一間,我很中意。

之前覺得在公館、師大這樣的生活方式很理所當然,只要是人出入不太頻繁的店,讓我可以心情安定的坐著就好,我不在意飲料跟音樂好不好,有wifi 我就滿意了,沒有的話,我自己有山雞;是不是「網咖」,好像不那麼重要。

可是到了這山里中生活,才知道其實不是這樣。有網路沒有便利的食物,宅就宅不起來了。有很糟的食物沒有大量的書,那還是一樣 orz 。最近寫作業寫到生不如死,頗思下班後換個地方打作業,可是這片山頭我騎車繞來繞去,方圓五公里內竟找不到一間可以就近獨自抱著電腦在裡面坐坐、上個網的咖啡店,體悟到城市之間,或更精確地說,不同大學之間文化的差異,才深深感到衝擊。(以下也許是不相關的話,但還是想說)

不僅是生活方式與地點,一切都是會變的啊。 :o

| 城市 | 09:40 | comments(2) |

浦香園

很久沒進師大夜市,以前熟知的店面有點變動,但本質不變,任何一家店都坐得滿滿。在師大圈,自己一人吃飯,不想跟人擠、併桌,又不想亂吃虐待自己,浦香園是好選擇。就為主菜道地又有誠意的上海味,以及親切的招呼,甚至就為了他們懂得老式上海人請客人吃飯,要給客人小骨碟這種細節,吃頓飯花 150 元很值得。當然,人多的話可以點一大桌盤菜,大家一起吃,更好。

一人吃就吃套餐吧。腐乳雞腿丁超棒,不過要吃好料要有耐心等,親切的老闆娘跟我解釋因為是現做的,得先用酒醃一下才會入味。夾一筷子試試看。對,這個味道就對了,這才是我知道的上海菜。因為很下飯,顯得飯少了些。有了極佳的主菜,旁邊的配菜不出色無所謂。至於他們的例湯,昨天是鳳爪蘿蔔湯。勺一匙湯跟料送進口中...老天,我已經多久沒吃過蘿蔔湯裡的蘿蔔燉到入口即化了啊。

吃完飯,用過了附餐的茶和水果,結帳時跟老闆娘聊天,提到我現在大部分時間在外地上班,所以比較不常到她店裡吃飯了,老闆娘便接口道:「有空常回來吃飯」。唉呀,這話真是講到我心底呀。

我並不是不會煮菜,上海菜當然我也能煮一些,但是日常生活哪能天天煮大菜。以前煮家常菜,考慮材料跟吃的人的口味,多半煮台菜,取其簡單快速易煮。但是如今沒廚房,一人份的菜也難煮,重點是我實在太累了,所以還是吃人家料理的吧。

浦香園在多鬆斜斜斜對面。老闆娘叫我星期三早點去,他們開始賣早餐,中式、西式,什麼都有(啊啊我腦海裡浮現饅頭夾蔥花蛋了啊... ~_~)。我想我近期內很難有機會平常日早上在台北吃早餐,但是這麼有誠意、吃得到用心的好店不該被冷落,所以幫他們宣傳一下。

| 食生活 | 22:39 | comments(0) |

亂開

卡夫卡說:「離開這裡,就是我的目標」,我認同這金句的精神,但不知卡長輩有沒有想到一種困境,那就是「離開後不知能去哪裡」。我經常為了不知道能去哪裡而發呆,據說我臉上也會相應地出現「看起來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LA 某航警評語) 的表情。

昨天早上下大雨,開車去山下出公差,回來後室內停車場果然就沒有停車位了,只好忍痛把車停在室外淋雨。傍晚,室內停車場該有停車位了吧。在把車從室外移去室內以前,因為覺得非常無聊,於是想,反正都是要發動車子,在移進室內前先去跑跑好了,改變一下心情。但是我平常沒空看旅遊資訊,如上所述,離開這裡,我也不知道能去哪裡。結果這一跑,先是把我們這一帶像腸子一樣多彎的,大概七公里長的某條山路跑完了,山路走完就到了海邊,順著路進西濱往南開。

empty

  • 什麼也沒有的一條路
  • 看到一整列的巨大風車還是會覺得興奮。
    風車

    於是偽唐吉訶德我拿出了不中用的武器──手機相機,開著鐵馬到處亂找目標...一時不慎拍到了闖紅燈的人。
    hey!

  • 闖紅燈的人
  • 我平常一上路就是開個一兩百公里,所以在快速道路上開個十幾二十公里是沒什麼感覺的。又因為不知道可以開去哪,開到竹南才上交流道回這裡,這樣一圈就 40 km 了,再去試走附近的景觀大道和客雅大道...

    於是昨天我只是為了把車從室外移到室內,卻跑了山又跑了海再回到山裡,還多走了快速道路跟高速公路。目標直線距離明明是在幾十公尺以外,我卻走了千百倍的距離,大概 50 幾公里吧。然後回來還是沒停車位,只好繼續停室外,然後走很遠的山路回房間。 ~_~

    「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 遊玩 | 15:47 | comments(3) |

    安心書

    國中要準備聯考時,總拿著一本不久後要小考的科目課本走來走去。那時候事實就已證明,拿書去洗手間跟福利社,只是求心安而已,除非我有本事邊走邊念書,事實上根本不可能看。可是拿著就可以騙自己「我會看的」,就像是一些帶著才會安心的小東西,像手機、錢包、鑰匙、面紙之類,用不用得到是一回事,要用時就有,心情會比較安穩一點。從那時起,帶著求心安的課本就被我稱為「安心書」。

    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很可恥地,到現在我還是拿著安心書走來走去。當然於今狀況不同,隨著年歲增長,我的集中力和讀書能力也增加,所以多少可以看一點,一本字數 271k、335頁的作業書,就在拿來拿去之中快要看完了。但是總覺得拿來拿去實在很重也很笨,既然明知道帶出去可能只有上菜前的五分鐘會看,何必為了五分鐘拿一本攜帶不便的書。

    但是今天我還是帶著安心書來上班了。並一如往常地覺得我很笨。 -.-

    ======
    【鄉民訊】高中時,有同校同學,亦即正值青春年華的妙齡少女邊走邊看書,因為看得太過專心,沒有注意路況與紅綠燈,在過校門口的馬路時,被大型黑頭公務車撞死了。所以邊走邊看書很危險,好孩子不要學。
    --
    update: 本文感謝 610 長輩指正誤植 m(_ _)m

    | 書本 | 09:25 | comments(5) |

    時代不同了...

    【鄉民訊】
    根據 irc 消息,某長輩婚宴出現了「男方網友」桌,都在玩NDS,還不止一桌,

    以前吃喜酒覺得,客人分類成親友同學就很多很厲害了,不過隨著連絡方式增加,現在吃喜酒居然還可以有網友桌,真是時代不同了啊。

    雖然我現在才知道,總之祝長輩新婚快樂 :)

    | 札記 | 10:16 | comments(2) |

    常常沿著二高南北往返,尤其是茄苳到中投交流道這段。記名詞加數字本是個人的得意領域,為了方便估算自己走到哪,大概還要多久才到目的地,不知不覺把一些特殊的景物取了名字,搭配公里數,記了下來。

    橫越 139 公里處的陸橋,從北往南方向遠望,連接山峰,橫臥山谷之間,非常壯觀。高速公路上看不到這座陸橋的名字,姑名之「1/3 橋」,見到 1/3 橋就知道自己總算已走了 1/3 的距離。然後把大甲交流道交錯的閘道橋叫成「1/2 橋」,走到大甲~清水系統交流道時,常想起在美國看到的高速公路系統,好多層陸橋在天空裡交錯彎曲,各赴前程。2/3...沒有大型的橋,反正到了 176 的沙鹿或 189 龍井交流道,看到很多電塔和大片的墳場出現,就知道差不多走 2/3 了。204 有高鐵從上方橫越,這是「行百里路半九十」橋,簡稱「快要到了」橋。不過這座橋比較少留意它,蓋進入彰化縣後,到 202 快官車會變多,宜注意左右後方來車,不適合抬頭看。

    跨越河上的高速公路橋我大概也會記。例如,到 192 附近有烏溪橋,由北往南開,高速公路在此跨越烏溪巨大的出海口,然後與溪流平行前進。日時看是一派寂寞冷清的風景,夜裡左中右黃色路燈亮成段段金線,反而別有情趣。從新竹回台北方向,只特地記了鳳山溪橋、牛欄河橋,看到後者就知關西休息站快到,其他沒什麼橋好記。

    也許假以時日,國中時沒背起來的,台灣由北到南的大河排列,現在可以在南北往返中用眼睛記住? XD

    ========
    記得我考高中時,作文題目就是這個。在決定題目的瞬間想起來的。記得寫的時候鬼扯了一堆,還臨時編造了從沒看過的名言,結果那年作文分數比我功課很好的惡友多 0.5 分,至於當時到底得了多高分... 忘了。XD

    那時年紀小,心裡覺得獲得了重大勝利。不過人生嘛,光是作文好也沒用,結局我們終究各自過著平凡而疲倦的人生。平凡普通的人生到底是不是符合年幼無知時的願望,其實並不太知道。 XD

    | 札記 | 20:46 | comments(0) |

    濕地

    下班後,漫無目的地跑到 風情海岸。隨著天氣變好,在這裡活動、拿大砲管拍夕陽的人也變多了。看到很多人下去濕地,才知道原來是可以下去散步的,於是我也跟著去。
    sunset

  • 竹塹八景之一的香山夕照
  • 許多小螃蟹賊賊地探出腦袋,有的很快樂地進餐起來。得小心才不會踩到他們。
    小螃蟹出洞

    地上有很多不會動的螃蟹殘骸,顯然不知道多少小螃蟹被不留意的人踩死了。像這隻小小的,顏色很美的螃蟹,就在沙上一動也不動了。
    kani

    《大亨小傳》裡說,那些粗心的人搞砸了別人的人生,卻一點也不以為意。螃蟹的蟹生也隨便地被不留神的人毀了。心頭突然掠過葉慈的詩句:「腳步要輕些,因為你正踩在我的夢上」,一想到這個句子,就不禁感到心酸又無奈。

    日影已沒,不想這麼早就回房把自己關起來,便去馬路對面唯一一家小攤買了烤香腸和烏龍茶,回去海堤上看漸漸暗下來的天際線,當作轉換心情。這家的烤香腸很特別,裡面夾一段小黃瓜增加口感,再添了米酒或高粱增加香氣。貴了點,但我很欣賞他的料理法。想起多年前某個夏日,我帶著豐水梨和自己泡的冷紅茶,在向晚的鎌倉由比海濱一邊野餐一邊看海的往事,感到十分懷念。

    行有餘力的話,有一天想帶著 NB 在看得到海景的地方慢慢想心事,上網,寫文章。:) (很宅的願望? XD )

    | 城市 | 23:54 | comments(2) |

    03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Profile
    New entries
    Archives
    Categories
    Recent comment
    Mobile
    qrcode
    Links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