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

想像中,九天年假應該可以做很多事,但那只是虛幻的盼望,事實上光是拿來恢復精神和體力都不夠,當然也不必想做什麼大事業。何況習俗實在綁人很深。就像 學長 說的,「沒事過什麼新年呢?」雖然在這內容上,我可能會覺得正解是「沒事結什麼婚呢?」但是有時幸福感是就算明知虛假或多所耗費也必須不惜代價擁有的東西,否則人生豈不太苦。很多經濟評論文章看似見識超乎凡人,卻忽略這麼簡單的 「人的需要」,以致菁英臭味襲人,令人生厭。反正不論在公共事務或私人領域,我想我都沒必要去干涉別人的選擇,想遠離塵囂的話,我照我自己的步調過就好。這時才覺得吾師寫問候信給他的平輩學者都寫「敬祈作息如常,為頌為禱」確實饒有深意。

自己一人的生活,只要不生病,除了外食稍微麻煩一點,新年期間要作息如常,倒也不算太難。今年過年沒有像去年一樣病得兩三天起不了床,可喜可賀。本來今年也打算奉行我自己多年來的原則,不跟直系以外的親人見面虛偽的拜年,不加入舉國瘋狂遷移的活動,但是做人要有原則,有原則很難做人,所以最後還是見了一位從大陸來,初次見面的長輩,自己在一天之內開了六百公里車來回台北-斗六。本來以為會像去年除夕一樣好開,今年不知是油便宜了還是沒有實施高乘載的關係,堵車堵到想哭,半夜十二點過了,濃霧中,高速公路像沒有盡頭的停車場,一點速度也沒有。趁大家都停著,順手拍個照留念一下。

半夜一點的堵車盛況

年假中看了今年的大河劇「天地人」、幾集魯魯修 r1,以及上回雜唸很多的「源氏物語千年紀」第二話。「天地人」目前看了四集,內容不悶不無聊,還會想看下去,但是有沒有像過去一樣的精神一直跟到最後一集,不知道。r1 就當名作看,這年頭這麼傳統典型的英雄故事少了。「源氏」等整個看完再看看有沒有精神寫總評好了,不急著講心得。

至於勉強算得上大事業的事情,大概只有換一個 rss reader 而已。雖然我知道 google reader 很好用,但是我傾向於把它當成出門打發時間的書籍代用品,而且不要跟家裡訂的重覆,才不會覺得都看過了。在家要看網文,我喜歡像 e-mail 那樣收到本機的 reader,萬一我有需要找或留存文章的話,這樣才比較方便。之前用過 tb、ff 的 rss 功能,因為負擔過重再起不能,後來看中 opera 清爽的閱讀功能,就忍耐著它可怕的字型,一直都用它。但最近發現它大概也因為存了太多內容,無法直接進入「新聞閱讀」,只好趁有閒工夫時換一個 reader。這時發現災難來了,opera 無法匯出以前所訂的新聞書籤。這更加深我換一個 reader 的決心,於是換了 SharpReader。趁機檢查一番,opera 裡面 rss 訂了那麼多,實際還在勤奮寫作的人並不多,有的人是搬了家或閉關,所以再也沒有更新了。如此想來其實好像也沒必要一口氣把 opera 裡訂過的 rss 全部搬進 SharpReader ,把熟人、我想遠遠對其保持關心的站的 rss 訂一訂就好,至於那些發文量多到會讓我有淹死感覺的知名部落客嘛,就再看看。

年過完了,苦日子並沒有因此就結束。隨年紀增長,生活要怎麼過,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小。在安靜的歲月之流中,越來越能意識到自己日常中的變與不變。有的事,也許只要先把帽子扔過牆去就有機會完成,有的卻可能再也沒辦法完成了,新年新希望如果只是想敷衍自己,那連說都不必浪費力氣說。今年當然有今年的重大目標,做完選擇後很可能就再也不能回頭,現在的心情說戒慎恐懼,如臨深淵什麼的也不為過,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放了長假,心情並沒有跟著輕鬆的原因。

囉嗦說了很多,願各位無論在實際生活中識與不識的讀友,今年生活無虞,作息如常,如願以償,為頌為禱。 :)

| 札記 | 22:02 | comments(2) |

先無後少,先貧後富

剛做完一項疲憊的工作。做的過程中,看到一條觸動我的史料。「諸授田:先課役,後不課役;先無,後少;先貧,後富」

也許你對國高中歷史課本還有點印象,可能記得在北魏到唐代中期實行過均田制。(不記得就算了,我們不要執著於過去的事)上面那段話講的是初唐給田的原則。

最初北魏給田的時候,因為人口稀少,土地遼闊,所以不只是行「古者一夫百畝」,給男丁可以變成私人永遠種的田,以及死後要還給國家的田,連婦女、奴婢、牛(!)都授一定大小的田,用這些田來生產要繳給中央的實物稅。如果純粹看授田這件事,而不要考慮均田農民是不是農奴,或是給田是在圖利家大業大的有錢人這類事情,那麼,連家裡的生財幫手,像奴婢和牛都可以算一個配額,由國家發給其一小塊田,聽起來真是超棒的。後來幾十年中人口增加,到田不夠分的時候,當然就沒辦法這樣做了,為了因應現實狀況,法律裡增訂了各種各樣關於授田的標準,當然另外還有怎麼吸血的部分,這邊就不講太多,免得看個文章好像在讀歷史課本。標題只是諸多牛毛一樣的法律裡的一小段。

最近人人有獎的消費券,讓我想到了古代的授田。意外的像啊。但是這個時代,人人有獎充其量只是一種收買下層人心的作為,以及齊頭式的假平等吧。說起來三千六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錢,但是人性本貪,一開始就少掉了一百多萬,接著開始有許多訛詐的事出來,當初就算立意良好,也立時變成了對人性的試煉。聽說還可能再發放各種類似性質的抵用券,我等著看這類像人性鏡子一般的金錢代用品會照出多少妖孽。沒有人的貪婪就沒有求取最大利益的資本主義,但是讓世界瞬間變成這付慘狀的,豈不也是少數人的貪婪?

反正都是要收買人心,達成遠離現實的政府官員想像中的安定社會嘛,然後我也知道,均田制這種由國家分配財富後,再生產稅金回繳給政府的做法,最後終究破產崩潰了。反正都是要破產崩潰,與其拿我以後的錢來現在給我用,那「先無後少,先貧後富」的原則可不可以拿來活用在現在呢?古人能想到這種基本的道理,一千年後的今人,理論上應該變聰明了,如果才能真的不到那個地方,至少在一般常識性的事情上,做事要做得漂亮一點呀。

臨睡前的囈語而已。

| 心情隨想 | 01:23 | comments(0) |

anime 源氏物語千年紀第一回小感

不知不覺 anime 源氏物語千年紀 開始放送了,昨晚在友人的好心提醒下也看到了...一開場看到人物的臉和擁有健壯胸肌的裸體,差點沒大叫「阿娘喂呀」 orz

我因為喜歡大和和紀才去接觸源氏物語(あさきゆめみし)的世界,接觸了之後,不知不覺越陷越深,回想起來也超過迄今半生的歲月,彷彿我的人生劇本裡,暗暗嵌入了源氏物語。以前寫過很多文章講過相關的事,先不一一重述。看到了 大和和紀の源氏物語千年紀『あさきゆめみし』が、待望の初TVアニメ化決定 的消息,做為長年的粉絲,我當然很期待,但是中間不知怎樣的機轉,監督出崎統突然說不要改編大和和紀的作品了,他要做有自己風味的作品。當然好呀,誰都可以詮釋古典,看看不同人怎麼詮釋也不錯。昨天一看,我的天呀,那個人設是請本橋馨子來畫的嗎?我不是討厭本橋馨子,但我一定要說,我雖然可以看腐物,但我一點也不腐,源氏物語也不是腐物,我可以不要看像容貌像光一樣美好的光源君以及理論上和源氏君長得一樣的藤壺之宮長成那個臉嗎?

本橋馨子作品(圖例)

以大和和紀版源氏做為起點,我看左秀靈節譯版源氏物語時才國一,國二看完林文月版全譯源氏物語,大概來回看了三十幾遍,雖然沒辦法每個字和每個註釋都會背,至少每一帖的情節我至今都記得很清楚。相關的資料、衍生作品,在當年缺乏流通管道的台灣,我能收集多少就看多少,回想起來真不容易,我想這輩子很難再對任何經典做一樣的事了吧。到現在為止,別說要我把資治通鑑看完一遍,同樣是國中才接觸的論語,我也沒從頭到尾看過一遍,足見熱情和意願的差距。對源氏物語的熱情的高峰大概就到去石山寺旅行為止,後來慢慢開始轉到別的地方。(石山寺是紫式部開始寫源氏物語的地方。)

石山寺紫式部像(1)
‧石山寺紫式部像(1)

石山寺紫式部像(2)
‧石山寺紫式部像(2)

我剛接觸源氏物語時,跟剛入內的藤壺之宮差不多年紀,沒有想過14歲對9歲的戀愛在成人的眼中是什麼情形,一點違和感也沒有。直到昨天看了這全新詮釋的「源氏物語千年紀」,我才想到源氏君早年的戀情是多可怕的事,小學男生下剋上國中女生?十七歲高中生硬上 24歲人妻又多劈?好吧,我很鈍,沈醉在文學之美和王朝風雅裡,從來沒想過源氏君是多可怕的色狼,這種人在今天的社會豈不是要天天上社會版頭條,每天就看他的八卦新聞就好了,像這樣 [劈腿][緋聞][調教][硬上][人倫悲劇]「二皇子劈腿緋聞不斷!幼女調教,硬上人妻,逆推繼母,觸手遍及妻舅兄嫂姪女,人倫悲劇」orz

扣去片中的人物臉不看,我可以感到大家都有努力過了,監督想用具現代風味的手法和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和重組源氏物語,字幕組也努力加很多註解,我可以原諒字幕組翻譯可能沒辦法同時擁有中日兩方的古典知識,功力不佳所以譯出很奇怪的稱呼,比方每個人都是oo大人 xx大人,但是查書加註解是一回事,女御跟女房是層級差很多的人物,發音並不一樣,不懂後宮品階又譯錯,意思就差多了。

我想我對源氏物語的心情已經隨著我的年紀與閱歷走到見山不是山的境地,不知我是否有一天會再走回見山又是山的地方,笑笑地說「思無邪」?

附帶一提,既然都是一代名著,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想要把《枕草子》改編成動畫的?這可能比較稍微不違背社會善良風俗吧。 orz

| ACG、drama | 19:21 | comments(3) |

近況

一瞬間一月過了一半,學期末的時間總是過得像在飛。以往已有經驗,一二月因為有春節長假,經常像被年獸咬去一樣在無意識間消失不見,一回神已是三月,到了三月,一年都過了 1/4,今年大概也不脫此模式吧。

交完了作業,處理掉某個波折,深深覺得生活環境和心情都該整理一下了。這段時間中為了調適和休閒,看了兩片古裝 sp,「男裝麗人」和「吉原炎上」。「男裝麗人」,我還沒有完整看過梅豔芳版的「川島芳子」,但因為當年某惡友經常宣稱自己是清王室後裔,相關資料總是知道一些。我長年愛好青樓主題的作品,吉原炎上我收了當年名取裕子版的電影,也收有原作的圖文書和史料等等,要來點專業的批評,手邊當然有資料,但我真的好累,簡單說就好了。

這兩片的共同感觸是...嘛,日本人就愛這個味。「男裝麗人」「吉原炎上」裡都有個悲壯的女主角,對於自己遭遇的不幸很努力地企求有所改變,不過人生不是努力就可以解決一切的。另外,他們很喜歡拍二戰前後主角以多重角色在日本與滿州國間活動的題材,但是幾乎看不到在日本又在台灣/韓國活動的人物,顯然因為現實考量,題材還是有選擇性的。

電影版「吉原炎上」就已和原著有點出入,「吉原炎上」sp 改到除了女主角的名字一樣之外,其他都是再創作。因為有很棒的原著,所以改編後的片不難看,觀月亞理沙也很努力演了,吉原燒掉了,但是結局看來還是假假的。

「男裝麗人」用三個女星來演人生短暫的川島芳子,追了一下你水管,果然還是有類似心境的梅豔芳有抓到那個感覺,論演技,演芳子的那幾個女星只能覺得還 ok,像人家平幹二朗那種超級會演的老演員,一登場很容易就把女主角比下去。

依本片的詮釋,她的不幸是因為她一直無法順利找到自我認同,不論自己的性別、國籍、身份,甚至處不處女,都是她既在意又難以從現實中得到補償的事情,她很想被愛,不斷努力但還是被現實打敗了。但我頗懷疑這種推論的合理性,如果她自己沒有選擇藉多重身份得到名利,又怎會得到被當漢奸槍決的結果,清王室的血緣者,甚至相同處境的女性又不是只有她一人,和愛新覺羅浩比較一下(「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我只有一句話,敢於冒險就要付出代價,承受其後果。但這片整體來說不錯看,至少是難得我會想再回頭看看幾個特別橋段的片。

片末,字幕組認為川島芳子的辭世詩是漢奸的強辯,拒絕翻譯。做為這部片的一部分呈現,其心態在我看來還蠻好笑的,對於川島芳子為何會死,更加有助一思。一個翻譯者大概只有在這種免費的場合才有資格凌駕其他視聽者之上,炫耀、享受、放縱,甚至濫用自己因掌握語文、詮釋劇情而合理擁有的權力與傲慢,換成其他付費的場合,還有機會這麼做嗎?我自己是沒差,停格看清楚就是了,反正如果真的想知道意思, google 一下也會有譯文,需要的人自取。

| 札記 | 14:48 | comments(2) |

03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