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書

當死煙酒生當然要常跟圖書館打交道(雖然比起敝校圖書館,我好像利用計中的時間更多)。在需要大量使用圖書館的時候,就不能不□□地想,果然還是住台北好。油價騰貴的時代,不用 開車到幾十公里外借書 直接加五十分。

雖然從住所前往 140.112 圖書館,好天氣時騎摩托車十分鐘內即可抵達,使用上也非常得心應手,幾乎可以說是個人專業領域(如果有這種東西的話)內的高等職業技能,但是因為不想付很高額的借書費用,所以最近改用 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不過即使是國圖,書也沒有完備的,此時台北市立圖書館也可加減用,有時會有意外的收穫。

今天一早起來就開始跑圖書館。首先是去央圖借某史學專書。如印象所知,大眾向的圖書館,不太有人看這麼冷的書,出版經過二十年以上的專書,仍然新得跟什麼一樣,甚至在人山人海的時候,也沒人逛進那區書架。所以我不但如願借到目標物,還順便借了一些相關書籍,完成後為了怕像昨天一樣,遇上颱風等級的梅雨,立刻過河去北市圖某分館借另一本書。

做研究當然要看很多書,特地來一趟只借一本不太划算,北市圖我有家庭借書證,可以比個人的場合多借很多,所以也是抱了一疊相關書去借。北市圖該分館還沒有自助借書機,是由館員辦理人力借書,而我也很久沒用過北市圖的圖書證,所以該館員大姐要我借她看一下身分證,確認還是台北市民,同時拿出一張表單讓我更新目前居住狀況。我填表的同時,大姐幫我辦借書,順便跟我閒聊。

「啊,都是借民俗研究的書呀?」
「對呀。(笑)」(心之聲:其實並不是喔)
「哇,好久沒來,一次就借這麼多,又這麼厚,光這一本就這麼厚了...」
「對呀。(笑)」(心之聲:啊啊我也不願意呀,這麼多磚頭書,好重,我都快拿不動了說... ><~ )

我寫好了那張記有我身家資料的表單,交給對方,把身分證跟圖書證收好,扛著借好的書離開。

我不記得我拿到北市圖的圖書證多久了,總之該有十年了吧。十年中當然發生過很多事情,跟公家機關打交道,只好照人家的規矩走,資料更新這種小事不值得多提。不過從我會用圖書館以來,還是第一次遇到有館員會跟我聊我借的書,就當時的情境來看,是一種親切的表現,並沒有覺得討厭。只是後來想想,還好我會從圖書館借的都是大部頭冷書,不是什麼精美名著或有傷風化、要遮著臉躲在房裡害羞偷看的情趣書籍,不然借書的時候還要被人評頭論足一番,對於我這種個性腼腆的人來說,真是太痛苦了。

忽然覺得,自助借書機真是符合人性的設施呢。如果不要經常因為條碼貼歪感應不到而得去找館員辦借書就更好了。

| 書本 | 17:58 | comments(0) |

Jaiku

這年頭 web 2.0 服務多到來不及玩,就好比什麼什麼不及,猶恐失之。因為 ptt 開始有人在問有沒有人要邀請函,在 Jaiku 上的朋友也漸漸多了,於是我也向友人討了一個來用用看。目前感覺還不錯,比 twitter 更有趣些。在 Jaiku 裡可以抓 twitter 以及自己的網站等 rss feed 進來,然後可以在 Jaiku 裡發 comment,這就比 twitter 又厲害了些,我常會隔了一天才從 twhirl 裡發現發現原來有人 @ 我,但是我都不知道,沒給人即時回應,覺得很失禮。然後用 推骨可以同步看/更新兩邊,所以也就免去了厚此薄彼的問題。玩一玩不知不覺已一點了,先來睡,之後再看看有什麼有趣的東西。 :)

| 軟體使用心得 | 01:01 | comments(3) |

疑似抄襲?

看到有人寫了一篇 blog ,結構題材有像我前不久寫過的內容,也引用一樣的史料。寫 blog 而不是寫論文,引用剛好引到一樣的一段未免太巧了吧,此題材明明有很多大家更為熟知的資料可以引。雖然是說也沒有人規定不可以引一樣的內容想一樣的事。我很慶幸那時決定不要寫出最重要的內容。看來以後不如連次要的內容也別寫了,反正寫那種東西吃力不討好,也沒人幫我拍手或推文,幹嘛辛辛苦苦寫一堆東西給人模仿給人抄。寫點風花雪月哈啦聊天比較適合這個速食的世界。

我決定,我不要再在這裡寫跟歷史相關的思考了。就這樣。

| 獻曝 | 00:53 | comments(1) |

光陰

一直記得很久很久以前,某個陽光晴好的早晨,我曾經在公館某個電玩店,大概是今天新生南路羅斯福路口屈臣氏那個位置,看到一台麻雀機台,號稱是「麻雀學園三代」。那時只留下了「23人麻將」的印象,玩不到兩三次它就因為政府禁大型賭博電玩的關係,從我的世界裡永遠地消失,留下了一直沒能彌補的遺憾。至於它原來的名字叫什麼名字,當時日文沒有現在好,看了也不記得。

今天工作還是像平常一樣多,但是就是沒動力做,百無聊賴,去祖國翻 mame rom 列表。該站不錯,免註冊可下載,又有圖可以預覽,看到某個叫做「麻雀 super 禁版」的遊戲,突然心有所動,抓來一看,果然就是它。這遊戲是 1990 年出品,其實跟麻雀學園二(1989)差不多時期。(附帶一提,看版權的地方,一跟二原來是不同公司出品,難怪圖的精美度和邪惡度都差很多)

super
‧有圖有真相。你認得幾個?

這種東西跟它一本正經是不可能打到最後的,所以丟了20元(?)之後,就開 cheat mode,用大概半小時時間,把這 23 個小姐給按了二輪 h 連打。XD

start
‧有玩過麻雀學園的人應該看得出來這個開始畫面的淵源吧? XD

玩的同時當然也就瞭解禁在哪邊。其實遊戲裡的每個女對手,都是暗暗指涉並意淫當年的玉女紅星,圖是似顏繪,名字換成日文同音字,像什麼「伍藤靜香」這樣。我認得出來的,至少有中山美穗、工藤靜香、宮澤理惠、南野陽子、菊池桃子吧。當年我的管道不多,要知道日本當紅女星不太容易,我本來就不太記影星的名字,必須要持續活躍到這幾年的人我才有機會知道,而且要看出名字是怎麼改的還要點功力,所以沒認出來的就是我跟她無緣,不必勉強。

我是不知道這個遊戲這樣惡搞,當年有沒有引起喧然大波。看起來後來這種 h 街機好像也收斂多了。經過將近二十年,當時這些大概 15~23歲,年輕貌美的人兒們,如今全都是三十幾四十歲的中年婦女了,以上那些女星的名字,許多人已消失於幕前,這幾年我最常看到的是宮澤理惠,演來演去都是怨婦樣。當年玩過這些機台的年輕小伙子們,如今也都是中年大叔了,這世上永遠不缺年輕貌美的妹子當主角,年輕人有興趣意淫二十年後的玉女們嗎?我還可以一層一層地深入問下去,但答案大概永遠也無法真切知道吧。

想想花兒如何凋零,光陰實在是殘忍。

| ACG、drama | 01:43 | comments(1) |

Facebook 裡的小城市

這兩週把註冊非常久的 facebook 重新撿起來玩。快樂玩的第一個條件,當然是要看懂它在講什麼,因為我的英文已然鳥掉,所以就換了繁中介面。如何中文化,請看重灌狂人的Facebook繁體中文版

於是增加了很多朋友(是說不管是哪個 web 2.0 的服務,玩來玩去都是同一掛人)。不過 facebook 在台灣好像不像 twitter 一樣紅,欠缺「很多人正在跟我一起玩」的感覺。那自己玩吧,這種事我最會了。發現應用程式的遊戲底下有個「my city」的東西,原本我以為是跟 twitter 一樣可以從 facebook 裡連結的程式,後來才發現這是獨立在 facebook 裡面的,但它比 minicity 合理多了,開始時你可以自己選擇要將城蓋在什麼樣的土地上,然後增加人口,人口可以依身分改變城市的屬性。你當然可以是自己的城的新市民,為了防灌水作弊,所以一天只能給自己的城增加一個人,每天可以在三個不同的城市增加三個人。這就比原來的 minicity 好玩許多,圖也美麗。說實在我已經對養沈悶的 minicity 這件事感到厭倦了。(我喜歡 AOE 型的... XD)

city

我想根據小城的每天成長,定期在 facebook 上寫一點點的短文章,這樣應該會像跑TRPG 的 log 那樣,變成簡單的小說。當初開始玩 minicity 時也有想過寫點什麼,假如每日走訪不同的城,寫下記錄,就會有「看不見的城市」的快樂。不過因為時間有限,也不必急著給自己增加太多雜事,量力而為囉。 :)

| 遊玩 | 13:11 | comments(1) |

四百擊

題解一下。其實並不真的看過這部經典電影,純粹是看了文章列表,知道敝小閣在這篇文章寫就的瞬間即達到文章數四百,看到「400」,腦海很快浮現這三個字。如果我只是不斷地抱怨抱怨,好像就浪費了這個很不容易抵達的數字,所以一直想,為了這個數字,這篇一定要寫些言之有物的內容。

但是我的生活真是乏善可陳呀。踩過一條死線後,覺得自己累到不想再做任何事,雖然經常有很多感想,但是要把這些細碎殘片般的念頭編綴成文對現在的我來說真是太累了,我好像應該把這些精神放到論文與作業上才對,何況過了一條死線還有下一條死線...就這樣不知不覺間半個月沒發過文了。

話說去年油價還好,我也還沒那麼窮的時候,還可興之所至在中北部四處踏查寫遊記,於今寸油寸金,哪裡也不敢去了。昨夜某師搭配 ppt 講了 林氏宗祠 裡的傳統建築,精彩生動,講得我簡直想站起來幫他拍手喝采,感謝他讓我覺得花了這麼多時間金錢體力來聽課並不是浪費。雖然心裡這麼想,結果也只是在下課時站起來禮貌性地道:「謝謝老師」。為了彌補以上諸缺憾,我決定等今天起床後就去看很久以前就想去看,而且走路走得到的林氏宗祠。

昨天上完課後一如往常地疲倦透了,回到住處洗完澡,輕易地沈沈睡去。夢裡夢到自己置身東京,再醒來時,帶著薄薄的印象出門,先跑郵局,事情辦完再走過去。我這外地人會走的都是遠的大路,也就是汽車走的路。努力鼓動雙腿向前走。我的資料記錄我從郵局出發,沿著台三線,大概走了十五分鐘抵達林氏宗祠入口,如此說來倒也不是太遠的距離。總之,我確實是走到了,看到了昨夜老師講解過的部分實物,但是...

orz

原來早上的夢境是在暗示這個嗎? ~_~ 我參觀日本的古蹟多矣,很容易遇上「整修中暫停開放」,要不就是星期一休館之類的事情。其實在台灣也常這樣,大約是古蹟愛好者的宿命吧。

沒辦法進去看就只在門口加減拍幾張照留念了。226 起算的第165天,到時我和本地的緣份應該還不會斷,改天再來好了。過馬路去前一陣子剛在慶祝建廟 60 週年慶的 醒修宮 看看。

某人說我已經到了見廟就拜的程度。怎麼說都可以,反正就是內心不安呀。連看到別人燒金紙的手腳比我快,都覺得自己能力糟透了。連自動金爐都比我厲害的感覺。順便附上本日籤詩。

彼此居家只一山 如何似隔鬼門關
日月如梭人易老 許多勞碌不如閒

冏。(不過我只有丟一個聖杯,沒有丟三次確認...是不是可以不算呢? ~_~)

回程發現了超級近的小路,沿河溝走可減少一半行走時間。雖然沒如願看到目標物,至少昨天學到的建築元素,今天的步旅中都看到了。以前很羨慕人家住在古蹟附近,可以與之有親近的感覺,這樣想來,我好像住得離古蹟也不太遠。改天再去看看這兩處囉。

| 札記 | 12:11 | comments(0) |

07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Profile
New entries
Archives
Categories
Recent comment
Mobile
qrcode
Links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