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內搬家

今年做第二次了,現在宅在房間裡的感覺有變好,希望在我搬離這裡之前都不要再做了 orz

留照片在 blog 上以免因為沒有 flickr pro ,之後照片被藏起來,找不到引用位置。

‧before(since 0802) and ref 整理書架

before

‧after(since 0810)
after

補一張可以看到書櫃腳的全體圖:
971030

| 札記 | 17:41 | comments(2) |

gmail mobile

我成天南來北往,體力有限,不可能老揹電腦出外工作,既然 當時 花大錢買的 toshiba 803 可以山雞,那就在費率的範圍裡用力用。自從知道 google 有很多好用的手機服務,我就倚賴很深。從年初以來,用得最多的是 gmail mobile 的 jad 軟體。就看信來說,真的太好用了,除了有時慢一點,幾乎沒有什麼可抱怨的。

昨晚看 ijliao 的 blog 說 gmail mobile 有2.0.6 的新版本,很興奮的抓來裝,結果我裝起來卻是殘體版,而且有的字會出不來,這就很糟了。早上跟 ijliao 在 twitter 上交換了一下訊息,想來又是我手機的血統問題,讓我不能用別的手機可以正常用的功能,但是為了這樣就把手機換掉好像也無必要,畢竟拿 opera mini 來看 http://m.gmail.com 也是可以用,只是要多兩三步。

又繼續試了試,即使抓英文版還是會跳成殘體,只好拼了命在 google 上找過去有什麼版本。簡言之,我只能用 jad 版,但至少也希望用新一點的版本,經過兩小時的 google 撈針,終於找到 1.5.0 版,有驚有險的救回來了。

下次要拿自己當小白老鼠前,要記得備分...雖然我也不知道只能用手機下載的軟體要怎麼備分。 orz

| 軟體使用心得 | 14:25 | comments(0) |

琵琶行

今天坐木柵線回父母家的途中,聽到背後兩名少年在互相提示練習背琵琶行的最後一段。一聽到「謫居臥病潯陽城」之句,就知道他們在背什麼。我當然也背過的。於是我也試著問問我自己還記得多少。於今我也許沒辦法每一個字都背對,但是大致的順序情節和文字都還記得,甚至還可以聽出兩名少年都背錯的地方。果然讀書要趁早。

很巧合的是,記得我背起來的地方,也是在大眾交通工具上,上完了便利商店的大夜班,坐公車回士林住處的途中。那時陽光燦爛,滿眼青綠。「初為霓裳後綠腰」讓我連結起山間的綠色。也記得很清楚,字要寫綠,音要唸「祿」。那一瞬間的回憶相當溫馨。

在心裡詠歎白詩,一邊想起了許多高中時唸國文的往事,想到自己歷經世間種種流轉,如今我年紀也許比琵琶女還要大了,過去嚐到的酸澀苦味也未必就比白居易少了。於今至少敢說自己比背琵琶行時的年紀,更加理解白居易的心。背過的詩文像湖面上堅牢的冰,即使眼前沒有書本或真實存在的文字,意境卻可以在內心荒蕪的時刻,撐著人步步前行。

為了這樣,請不要隨便捨棄古詩文。

| 札記 | 00:38 | comments(3) |

戒斷 ika 中

一直不知道自己持續做一些固定性的事是為了什麼,例如,玩 ikariam。開始玩時是暑假,花了很多時間發展,認真的為它情緒起伏,看著裡面的 ika 幣快速增加、升級完成,就可以給我一些簡單的快樂。但是有玩的人就知道不可能避開打仗的命運,國慶日晚上跟軍分差不多高的狼對咬一次後,沮喪之餘深深覺得時間和心思放在遊戲上不划算,但慣性也讓我無法說斷就斷,這樣又經過了幾天,一直到昨早終於不再有建築物升級,不再有船在外面跑,我才終於能夠把假期開起來。

現在正在戒斷期中,立刻明顯感受到自己可以運用的時間增加了。但是突然失去每天固定做了一陣子的事總有些不習慣,通常睡前會排點事讓遊戲裡的世界去做,現在重回到看點網頁,做為暗示自己可以睡了的信號。玩這遊戲的態度相當程度上反映了我本人的性格,因為正在學經濟的關係,也從中印證了一些基礎的、簡單的經濟學原理,這樣我比較能說服自己並不是虛擲光陰。不過,玩了一季有餘,也差不多夠了。

帳號要怎麼處理再說吧。

| 遊玩 | 00:48 | comments(0) |

消失的課本

新學期要買新課本。老師說,這本書已絕版的樣子,叫我們各自想辦法。一開始我在學校對面的書店搶得一本,雖然對於只打九折感到貴,心下對能先人一步購得還蠻洋洋得意。未料買來才兩週,竟在整理書架時,和寫了一年的筆記本一起憑空消失。對這兩樣東西,我最後的記憶是,為了怕跟要清出去的東西混在一起,所以事先拿起來,然後就不記得放去哪了。這下我可痛了,課本很貴不說,那個筆記對我而言是珍奇難得的內容,因為電腦實在已經重到我揹不動,所以才回頭用紙張筆記本的。一整年的筆記消失,豈不意味我過去的一年除了腦袋裡不可靠的記憶、已拿到的學分數之外,全部的學習都變船過水無痕?課本固然可以試著再買一本,但筆記呢?我有辦法再在那個領域裡看那麼多書整理出那麼多知識的菁華嗎?

把所有的角落翻了又翻,找了又找,房間裡所有的角落都沒有,外面堆東西的地方也沒看到。友人很好心的對我說,如果我有事先拿起來,那一定是在我平常不會放,而且很安全的地方。這句話真是帶給我無限的溫暖和希望,我也願意相信,因為通常我不會隨便丟書掉東西,即使是清掉紙箱,我也是事先檢查過才放出去,我記得紙箱裡是只有回收紙跟電線的,書應該不在裡面。但是如果沒被自己一時手殘清掉,到底會在哪呢?

經過兩週,我還是沒找到,為了上課方便,終於決定重買一本課本。要下這種決心更痛,因為這等於是在心裡認定我沒辦法找到心愛的筆記與課本,如同宣告了落水失蹤者的死亡。再一次購買課本也不容易,中間四處尋找的過程不想提了,總之我最後還是在今天,下著雨的入夜時分買到了,照書上標的原價賣,連一元折扣都沒有。既然這麼想要這本珍奇的書,就只好忍受貴。店主夫婦還很訝異我這種生客居然有辦法在他們店內那麼多的書中找到這一本絕版書。唉。找書找資料這種事,勉強稱得上是我的職業技能吧。

回來把書本供奉在書架上,明天有課本上課了,但是對於重買一本的事實,還是好沮喪。課本大概這學期過完就不太會再去翻了,為了還沒開始用的教材花了兩次的錢,那個錢我可以活近十天。只好自我安慰,人生難免會有這種事,於今只能卑微地希望筆記本可以回來,並且思考困難的知識與不可靠的記憶之於我的意義。 /_\

| 書本 | 23:37 | comments(3) |

青苔

住處家門口陽台上有個花盆,裡面沒種東西,不知從何時起長了青苔。青苔很有趣,沒水時乾乾黃黃,只要有點雨水就可以復活成綠油油。我也很忙,不認為花我準備畢業的寶貴時間來照顧前房客留下的植物,或是清掃公共區域、倒人家製造的垃圾、維持生活品質及環境衛生是我一個人的責任,照說只要一起住就要均攤這些事,不該變成十之八九都由我一人做吧?但是聽說如果有種室內植物,不可放任其乾死,與主人的運氣、健康會有連動。似乎確是如此。所以最近如果澆水,偶爾也分它喝一點。青苔復活力太好了,幾分鐘內就可以看到青苔從黃的變綠的,看到它從幾乎死掉瞬間變得又綠又挺就覺得很有意思。玩草敗德乎?

復活
‧水都還沒完全下去就復活了

澆水就復活變漂亮的青苔,令我想起了小時候有種奇怪的化學玩具,把紙摺的聖誕樹在盆子裡放好,然後倒下藍色不明化學液體,水份浸溼紙樹後,隔天在紙片的尖端就會析出白色結晶,小時候很喜歡那個,但好像只短暫風行一陣子,後來也沒再看過了。回想起來,不知道那是什麼成分的液體,小孩子玩那種東西會不會有問題呢?但是藍底配上白色結晶很漂亮。

記點小事情。

| 花鳥蟲魚 | 13:04 | comments(2) |

近況

本來我會固定每週寫 blog 記錄自己看到什麼、想到什麼,但因為這學期某科作業要寫十五篇社會財經新聞相關心得,這麼難(沒錯,財經對沒有基礎的我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才要花時間精神學習)及這麼大量的作業,當然不可能等學期末才寫,所以我就每週交一篇,因其不易寫,相對便把我寫 blog 的時間吃掉了。人的精力有限,一定質感的文字產量也是有限,以前寫 blog 吃掉我寫小說的時間,現在寫作業吃掉我寫 blog 的時間,這也是無可奈何。

有時想,這樣默默寫 blog 會不會是一項邊際效應遞減的過程?太生冷的學問不適合公開聊,生活乏善可陳,冷僻的內容沒有對話對象,只能自己唱獨角戲,這樣到底為了什麼而寫呢?若非想做為一點個人史的紀實,以免有天發現自己徒然的走過歲月,卻沒有留下什麼,也許早就放置不理了。

一週七天中,兩天上學一天進辦公室上班,剩下的日子不是讀書工作就是在家休養,慢慢意識到自己的精神體力跟以前越來越不能比。年紀增長,喜歡待在家中過居家生活,所以越來越在意自己住在什麼樣的環境裡。感到視力慢慢的變壞了,所以換了個大螢幕,為因應大螢幕,將家具的位置再一次做了調整,並取出好久沒用過的小紅點鍵盤來,這樣就可以很舒服地將背放在高背辦公椅上工作了。這個居室益發地像附寢具和沙發的研究室起來。

昨晚去吃喜酒,第一次取出珍珠首飾來戴。祖父在世時,贈送我許多珍珠與玉佩,以前年紀尚小,覺得這樣的東西並不合適年輕人,便只是收下,並不佩戴。經過了漫長歲月,如今才覺得自己差不多可以戴了,看著也很合適。心裡有很多感慨,但是可以說給誰聽呢?

累了,今天的自言自語就寫到這裡好了。

| 札記 | 21:16 | comments(0) |

Re:危橋之後的危險遊覽車

(這本來是我寫了要交新聞評論心得作業的內容,先打了草稿,後來想了一想,我寫 blog 寫得太習慣了,扯那麼多自己的事,會減弱作業內容的力度,所以交的時候拿掉了我的經驗談,但是寫都寫了,就此捨棄好像很可惜,反正只是談自己的感覺,不然把剪掉的部分稍加修改,趁著新聞還熱貼這邊好了。社論原文已經有一些部落客做了剪報,以後應該也還看得到,請自己 google 標題。)

對於遠距通車上學的我來說,斷橋事件的震撼程度遠超過毒奶粉。以下想講點與此主題相關的個人經驗。

每一趟我上學,南北往返的長途跋涉中,無可避免要越過大甲溪。九月以來,好幾個颱風登陸,沿路每條河都水勢盛大,渡過高速公路的大甲溪橋時,雖然理論上高速公路應該比別的道路品質更佳,但受到斷橋事件的衝擊,望著大甲溪水奔騰,內心總是不免覺得不安。然後便會想起,開學之初為了求出入平安,曾經前往祭拜大甲媽祖,在我要進廟門之際,看到了哭得肝腸寸斷的中年婦人,被一群慈濟的人扶著走出廟。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我大膽猜測那是斷橋落水者的家人,雖然無從求證。我希望那個陌生婦人哭泣的原因是別的事情,我的想像最好是錯的,而且希望大甲媽祖保祐我不要碰到這種事。

另一件事是,過去一年多以來,因為常走中二高,我累積了許多在強勁的冬風中行車的經驗,因而深知側風的恐怖,整台車彷彿隨時可能飄走翻覆,比天色陰暗、令人視線不清的夏季大雷雨還要可怕,那種心理上的恐懼是筆墨所無法形容的。颱風是同時有大風加大雨,我的駕車年資尚淺,未曾在行車中遇過颱風,基本上我也不想有這樣的經驗,光是想像就覺得恐怖。可以的話,我希望我永遠不要有冒著颱風開車出門的經驗。

這一次的颱風造成了遊覽車翻覆,而成為本次颱風中受傷者最多的不幸事件。這一群人是進香團,如此的虔誠,頂著大颱風也去進香,諷刺的是神明沒有因為他們的誠心而讓他們免於一劫。或許我該要溫和一點地想,也許正如原文所言,「這部車幸好沒有翻落到高架的路面下,沒有造成人員死亡的重大慘劇」,或許這就是神明所能給這群人最大的庇佑。

(後文去交作業了,為了避免被當成抄襲網文,倒因為果,又或是被其他人抄去,後面的申論與結論我就不貼也不重/改寫了,但是行的安全是個很值得想想的問題喔。)

| 札記 | 12:57 | comments(0) |

07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Profile
New entries
Archives
Categories
Recent comment
Mobile
qrcode
Links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