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iv

不是把某 p 社拼錯 :p

昨天早上在趕下午的報告,突然看到有人提到 pixiv,於是就去查了一下。唉呀,真是好物。這是一個日本站,讓大家上傳自己畫的各種插畫,喜歡看圖的、需要靈感的,應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不少好東西吧。

半年前就有人寫註冊和使用教學,所以請自己 google 一下。現在不必邀請函就可以註冊了,註冊後可以有些好玩的服務,例如現在是年底,你可以在他的站上畫賀年片然後寄給朋友,真是有趣的點子。Firefox 使用者還可以有油猴腳本讓你看圖收圖更方便。有興趣的人自己用用看囉。 :)

| 創作 | 12:32 |

近況+本日遊玩

大概是月初的時候吧,某天在上班時,遇到大學時代的導師,於是我們相互問候。這位我素來景仰的老師,是位非常沈穩的讀書人,用很謹慎的口吻問我有沒有什麼「新消息」。不過近來生活都和平常差不多,實在說不出什麼新消息,只能答點空泛的答案然後匆匆告辭(畢竟大家都還在上班中)。做為學生,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無法答得很好,令我耿耿於懷。事實上到了這個星期,個人的生活才算有點新消息:我終於正式從文編跨入 LV3 等級的美編世界,達成我從小以來的志願(大誤)。

雖然這麼說,對於第一次合作的對象以及第一次接觸的題材,總是要比較戒慎恐懼,相對也就平添許多心理壓力。中午看到陽光大好,決定出去稍微跑個車,曬點太陽,改變一下心情,再回來做事。

以開車出去跑一下的程度來說,住處附近的山區景點還不少。原本打算去跑貓空山,不過坐到車上又覺得貓空山從我拿學習駕照起就在那邊的山路上練車,比較不新鮮了,想改去沒去過的圓通寺,但是看車機發現它好像就是烘爐地,瞬間失去興趣,那不然順著路走去碧潭好了。慢慢開到碧潭堤防下,突然想起前方是菜市場,沒事開車進菜市場的人是笨蛋,便拐彎離開,走上北宜的北新路段。路上充滿了汽車、紅牌車、機車,自行車。我當然並不真的想開去宜蘭,但是手腳就是很習慣的向前開。心想,那不然往烏來方向開好了,這段路就算走到終點也離家不太遠(十幾公里對我這動輒跑一兩百公里的人來說不是什麼遠路),又有山川風景可看,十年中我才去過一次,若論我有車以來,則是都還沒去過,去看看吧。

於是就看了不錯的冬日山川風景。

屈尺加油站左後

屈尺加油站

屈尺加油站右後

我本來是開到停車場迴轉後就想回家了,畢竟跑車的目的不在於逛街,有看到風景比較實在,也不想太晚回家跟其他遊客一起堵在山路上。但迴轉後不久,突然看到路邊有告示寫「假日10:00~16:00 開放路邊停車」,隨即在山壁下看到一個巨大空位,這像是某種天意,所以我就靠邊將車停好,回頭走進老街散個小步。

在無數的旅程中,總是習慣一路四處亂拍。但到當我走烏來停車場時,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手機突然出現記憶體錯誤的訊息,拍的照片存不進記憶卡而跳到手機記憶體,而手機記憶體也所剩無幾,害我很緊張。好在我出門總隨身帶著很多謎物,靈機一動取出橡皮擦,將記憶卡的金屬端子接頭擦一下,果然手機相機復活了,我也就有心情繼續逛街了。

老街人潮洶湧,一片繁榮好景,每家店都賣馬拉桑小米酒。貓兒很悠閒的看著人來人往。

溫泉飯店貓

雖然溫泉店貓很可愛,但下午茶+溫泉 500 這種高檔消費完全不屬於跑車行程的規劃內,自己一人,也沒有興趣享受溫泉,所以只是在老街上拍拍照、吃點小東西,我想這樣應該算是達到白痴觀光客的任務了,趁太陽還高,路上不會堵車的時候快點回住所繼續工作。本日主要路線為台九甲線,來回計約 40 km。至於本日所促進消費,中途在加油站買了一瓶飲料,在老街又買了不錯吃的山豬肉香腸權充午餐,共計45元。

| 札記 | 17:43 | comments(0) |

阿基米德寶典

阿基米德寶典的圖像

謝天謝地,這本書沒叫做什麼「阿基米德密碼」。(ref《亞里斯多德密碼》→ ref《達文奇密碼》)

因為友人的極力推薦,就將本書借來一讀。畢竟我這十年中花了很多心思學習古文書解讀並參與其事,我也很好奇西方人怎麼解讀他們自己的古文書。結果這本書其實比較像 discovery 文字版,至於解讀成果,我想他們是還在做吧,所以沒發表在這本書裡。先期宣傳總是重要的,廣為人知才會有更多新一代學者投入研究。有人評本書像 discovery ,但我想這也沒什麼不好,畢竟做為科普書,能引起一般人對這件事的興趣與關注即已足夠,變成史學或數學教科書會有普通讀者想看嗎?(思)

兩名作者筆下,各方學者的熱血與興奮之情躍然紙上,這我完全可以理解,也很羨慕西方人在研究團隊幾乎全員皆非正式編制內成員的情況下,竟然可以有經費動用大強子對撞機的廢熱以及各種高科技來做顯影,從而發現新史料。相較我所學得的方法,以及聽到大學者們解讀中國古文書的方式,不外乎是在自己的學問基礎上,如某前同事所言,「逞勇鬥狠把它看出來」,那些文件破爛模糊的程度其實也不會比阿基米德羊皮書好到哪去,所以與西人動用的資源相比之下真是超慘。但是近年科技進步,自然也會為不同領域學科帶來好處,例如書裡所說,先將影像極度銳利化後再轉成圖檔或放大的列印檔來看,這算是早該有人想到的新方法,那學者就不用在條件很極端的小房間裡(例如冷氣極強、極乾燥,光線很微弱的地方)盯著掛得高高的原件用力看、比對,看到眼睛都要掉出來,還擔心墓碑主出來跟解讀者聊天問好。

照這本書的寫法來對照我個人有限的經驗,我們身在東方,也許沒辦法有那麼高科技的情節,但是大量出土資料可以撐起歷史想像,傳奇也是從沒少過的。做為習漢字的人的好處是,因為漢字很早就已經出現且定型,所以如果能看到一片新出土簡牘類資料,只要非漢字文盲,就有本事讀出絕大部分成於一、兩千年前的文件(懂不懂它在說什麼又另當別論)。也因此,你對資料的理解不會像現代西方人與古希臘文那樣遠。像這種復原研究,類似的事情在台灣、中國及日本,乃至世界各地並不是沒人做,只是習慣上沒有研究成果前,大家都不會說太多,我也不能對自己進行中的研究說太多。不過因為這些年接觸的大學者多了,使得我聽過的各種研究古文書的傳奇故事還不少,看看以後會不會有人要找我寫個什麼「文書傳奇故事集」之類的書? XD

| 書本 | 13:29 | comments(0) |

有準!

補說明一下,準的點不在於那個 37% 的數字,而是工作狀況 XD

I am 37% Geek.
Geek? Yes, but at least I got social skills.
You probably work in computers, or a history deptartment at a college. You never really fit in with the "normal" crowd. But you have friends, and this is a good thing.
| 遊玩 | 10:45 | comments(2) |

本日遊玩

一早起來看到大太陽本來心情不錯,但交房租後心情不好,反正時間還早,今天沒什麼急著要完成的事,又已經到我停放小饅頭車的附近了,就臨時決定出去認路,看能不能改變心情。

想想我大概一年以上沒做過開車踏查亂晃的事了,之前是油太貴,然後是沒時間,沒體力,沒伴,下雨,不知道台北近郊哪裡還值得自己一人去玩,怕塞車,等等。理由很多,眼看著今年就要過去了,如果我總是看著幾個介紹公路風光的 blog 垂涎,夢想著自己要在某個假日早晨去海邊,或是等著有人帶我出去玩,只怕到天荒地老也等不到。

之前曾規劃過,從這裡要到八里海邊的話,怎麼樣都得要五十公里,這也是之前一直想開車去八里卻再三怯步的原因之一──這接近我上學的 1/3 距離了耶。跟去年住在新竹山間,到海邊只要 四公里相比,住所果然離海太遠。

車開出去,一開始是照著坐在電腦前看 google map 研究的路線走沒錯,結果不慎到了泰山,本來以為車機會帶我好好走,不過重新規劃的次數太多,令我不安,所以後來就都看道路指標走。跟外縣市比,大台北地區的路標意外地準確。今天的亂走運不錯,看到了不錯的山間景點,臨時起意想去的地方都找到了,盼望很久的八里海邊和林口火力發電場也看到了。

遠眺台北港

荖阡坑路

到海邊了

許多大風車

在沒什麼人車的地方獨自開車,其迷人之處在於因為不被打擾,你可能想事情,但是為了要注意路況,所以不會睡著,卻也無法想太深,意外地達到了讓腦袋休息的效果,時間也奇怪地不會像坐在電腦前時流逝得那麼快。原來還是有辦法讓時間走得慢一點的。

好久沒走有山有海行程,今天順便發現神秘荒原,像夢境裡的景色般,遍地的黃色樹花中,一支風力發電機兀自轉動,四下荒涼無人。因為是快速道路,不能停下來慢慢觀賞或拍照留念,真可惜。

交通部長鼓勵大家放假出去玩,促進消費。我促進了什麼消費呢?平常我會自己帶水,臨時突然出門沒帶,所以全程只買了一瓶 20 元礦泉水,其他的地方,人跡罕至,所以沒有什麼店家,也沒有在路上吃東西。至於油耗、車耗和過路費,都不是今天支付的。本日路線為台 64→台一→明志路→鄉道→荖阡坑路→台15→台61→台66→國三。全程約 130 km。

| 遊玩 | 19:19 | comments(0) |

decline

前兩天在家裡找我的舊檔案,突然翻到我兩年前練習寫的,關於1929後世況的短短小說。那是我讀了書本上記載的各種狀況,揣摩活在那時的失業者的心情而寫的。如今回頭一看,真難過。除了股票應該不是在一天之內暴跌完畢(當時完全不懂股市所以沒能力寫,不過現在也沒比較懂),那個氣氛跟場景證諸現在一樣通用,就好像未卜先知了一樣。

我不是要在這邊貼小說,想說的是最近的一些小想法。回顧我所知道的,我父系家族幾代人的生命史,每代人都遇到不景氣,算是反過來證明景氣循環。我的曾祖於十七歲離開故鄉到十里洋場之地打拼,得到一番成就,足夠讓他不營生也可以渡過中日戰爭的八年。姑婆、祖父、叔公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各自對我說他們小時候過得如何好如何時髦。算算,1929,我祖父才四歲,我姑婆再大一些,但應該也沒大幾歲。聽他們述說幼年回憶,奢華無比,如果他們不是美化了記憶或吹牛皮騙小輩我,那麼世界性的不景氣及之後沈重緩慢的復原顯然跟當時的我家一點關係也沒有。這真厲害,我實在很想和祖先借點智慧,看看他們是怎樣撐過那些不景氣時光的?怎麼能有這麼深的口袋來養一大家子人?很遺憾,如今我已經問不到第一手的證言了。

我出生前後碰上了能源危機,聽說那時日本人還坐飛機來台灣搶購衛生紙。我腦海中沒有什麼市井蕭條的印象,畢竟要幼兒注意並記住這種事不怎麼可能吧。家父說那時的不景氣一下子就過去了,不知道是因為他那時不在民間,記憶不深,還是日子太久他已忘了。但他認為台灣現在的景氣已經倒退到八二三砲戰的時代,當時祖父沿街叫賣紅豆湯沒人要買,如同現在一堆沒人要進去吃的餐廳一般。

當然做生意要有頭腦,證之於後來祖父的事業,祖父算是搭上了景氣的順風車,而過了雖然不很愉快但衣食無虞的晚年。照說我家族血統中該傳承了一些生意頭腦,但我不敢打包票說自己傳得了祖先的精明算計。這些東西本來應該是如果父母不教或沒能力教,自己就要主動花心思學的,但我小時候過得很好,從來不需要想這些。現在變成海浪中翻滾的砂,才知道置身浪濤中是什麼滋味。而 1929 的殺傷力,是不是到1945 甚至1950 以後才緩慢痛苦結束的呢? :o

本文算是《洗衣船》心得外一章。

| 心情隨想 | 14:21 | comments(0) |

03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