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景

【蜻蜓的場合】
第一天,撲著翅膀拼命撞永夜閃亮的日光燈,不斷發出「咚咚咚」「嚓嚓嚓」的聲響。
第二天,走廊上横躺著蜻蜓六腳內縮,微蜷僵硬的屍身。
第三天,巨大的蟲屍繼續擺著。
第四天,被裝修的工人踢到走廊的另一側,然後被掃進垃圾堆。

【蝴蝶的場合】
第一天,豎著翅停在走廊的牆邊地上。
第二天,同前。哞同事曰:「好噁心哦,我不敢碰它!」哞對曰:「不用碰啊,像這種不動的一定是在等死,等牠死了再叫工讀生掃掉,妳都不必用手碰。 :)」「對喔! ^o^」
第三天,依然歛翅,但倒在地上。死了。人來人往,沒有人處理它。
第四天,重新像第一天時豎翅而立!...活回來了嗎?

常覺得我置身的樓是籠著死亡氣味的所在,舊總圖也好,這棟舊系館也好,總是在夏天滿地蟲屍。似乎是一種強制性的提醒。

颱風後,外面的後庭,地上遍布摧折枝條、斷樹、落果。樟苗青青,自草間新生,陽光映照,日見高大。去年以為已經被人為外力加害死絕的煙草,今夏竟在同一個位置又快遞竄長起來,巨大葉片頂著爽利陽光,委實不可思議。

有生有死,有死有生。

| 札記 | 18:07 | comments(0) |

海神

一開始是看到了簡體字小說「王道」,因為第一次看到有和我想做的題目相近的韓國歷史讀物,因此決心買回來看。不過買來後事多,入手了一個月還看不到幾頁。前兩天發現書店裡有此書的繁體版,少了原作者寫的緣起,但有劇照和廣告,才知最近衛視中文台在播,於是從這兩天開始,盡量趕在八點鐘左右回到父母家,打開電視(因我住所沒第四台可看),算是做為每日在城市裡往復穿梭奔忙的補償。

我從商道、醫道、大長今這樣一路看下來,知道這組人馬所拍的片,劇情與選角應該都有一定水準。不過就像商道裡的大笑話:「老闆,我要買這本四庫全書」,他們對中國歷史或東亞史實在沒有什麼考證啊,若非有帥帥男主角、男配角,今天看的感覺簡直就是「穿古裝演戲」... orz

(接著是沒查書的歷史記憶力大考驗時間,沒興趣的請不要往下看 ^^| )

続きを読む >>
| 獻曝 | 23:56 | comments(5) |

錯字

近來常感媒體是一個已近乎無道德可言的行業。連本分都做不到還有什麼好說的。文字工作者的第一個本分是什麼?至少寫/編出來的稿件不要有錯字吧。可是自從近年來絕大多數人改用電腦寫稿後,書本裡的錯字率就飛快提高。不論是電視、平面媒體,錯字總是充斥。至於刊登或出版錯誤資訊、不經查證、甚至捏造事實的內容,那根本已成為生活常態。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至少在我的閱讀/工作經驗裡,錯、贅字,甚至錯誤的字型與級數,都會自己變成高亮度出列跳舞轉圈給我看,好似仇人挑釁,礙眼萬分,但又不能把這仇家改正或殺死,實在如坐針氈,深感憤慨(無怪校對古名「校讎學」,蓋視錯誤如仇也)。

編輯業裡絕對有校對這一環,但看看今天的台灣出版品,常常不知道校對都怎麼做的。遙想當年我被要求一本書裡最多只能有五個錯字的時代,再拿來衡量今天的出版品,這樣寛鬆的標準居然可成為一種值得懷想的美德。校對通常是編制內的文字編輯的工作,如今也常常外包。要說給多少錢做多少事嗎?我承認當外包校對的錢實在很少,越後面的校對越少,但我覺得如果沒有責任心,就不要接人家的工作。

另一方面,劣質出版社也有責任,過去多年來我輾轉流浪於出版社之間,做為外包編輯、作者、譯者、校對、排版,已經被倒過不知道多少帳了。無論我對這個行業有多少熱情,工作總是為了要賺錢,賺不到錢不如別浪費力氣去做。結局是有再多熱情也遲早要冷卻。就外包校對而言,挑出一個字也不過就是那麼兩毛錢,就已經那麼摳了,這麼點錢居然可以錢一整年不下來、甚至永遠收不到。想想實在深感入錯行之悲哀。

我這兩個月來,是不掛編輯頭銜在做新手編輯/資深文編/排版/校對的工作。雖然領的是全薪,但自己一個人要做完接近整本書實在太累了。這其實也是出版界的常態。難道是因為我跨界做事而得到這種結果嗎? 雖然我很想在現在的正職裡推動專業分工,但到我換工作之前,恐怕很難了。 orz

| 心情隨想 | 18:52 | comments(0) |

電車男、宅(otaku)

靠網路神奇的力量看了 TV 版第一集。感想:這個男主角並不到宅(OTAKU) 的程度啊? @@

下午大家做了討論,簡單整理如下:

1.松鼠不等於宅,但是宅一定有大量收藏品,而且有個絕對要件是對於ACG 作品之間的比附、引用,及對作品的評論能力。TV版電車男的房間中收藏品除了模型多一點,其他都太少,也看不出他ACG哪裡看得多了。光是穿格子襯衫牛仔褲戴眼鏡擠簽名會、去maid 咖啡、掛巨大機器人跟keroro 鑰匙圈,沒有宅的內在素養是不夠的啊! :p

2.會上網聊天不等於宅:他只有晚上睡前才進聊天室,按照這樣衡量,我們這些熱衷掛 IRC 的人隨便都打敗他.. XD

所以這個電車男頂多只能算是失意曠男、倒楣的好人、某遊戲或模型的fan 或 mania 罷了。這片子裡刻意演了一些扭曲掉的形象,觸不太到宅的真實面。它處理網路人際互動的橋段,手法倒是不錯。反正這片/書的賣點,顯然並非在otaku 這主題上。(可能是愛瑪仕小姐青山紗織? :p )

otaku在日本那邊的定義是岡田斗司夫下的,山抹早年有很多討論與引用。反正任何東西過了鹹水都會變形走樣,在台灣,總覺得有種次文化菁英的味道。不管什麼事,花樣多了就會變成種學問,從此平地起山頭江湖什麼的,在崇尚說話大聲、有頭銜就贏的台灣,這種作為會引人生起「有為者亦若是」的感覺,而把「宅」的稱呼當成榮譽奬杯或花圈般追求..@@

附帶一提,電車男日文版的書我翻了一下,覺得顏文字太多,排版看起來太吃力,所以不想看(我終究還是編輯吧.. )。台版還沒看,不過也不會將它放在優先順位閱讀。所以應該頂多只會慢慢跟著進度看電視版了。另外,秋葉原風物真是令人懷念啊...

| ACG、drama | 02:00 | comments(2) |

踏查

這字不知語源何方,我最早看到這個詞是幾年前遠流出版伊能嘉矩的《台灣踏查日記》,真的想深究這個詞時,教育部國語字典未收、大辭林找不到,google 上找出來一堆簡體資料,那就算了,反正看字面就可以知道意思,一步一腳印踏著步子去調查。

続きを読む >>
| 食生活 | 01:26 | comments(0) |

最近

最近在工作、家庭的壓力之間幾近窒息,疲累之餘,只得像壁上觀似地袖手看著一群人環繞著權力與面子進行論爭。以我在那個團體中的資歷,似乎可以做點什麼,我也相信自己做得到,但卻已經被現實生活與病痛磨得什麼也不想說,什麼都懶得做了。

讓熱血冷卻的,是自己,還是別人?我是眼中只有 0 與 1 的正義傻瓜嗎?說明哲保身的同時,是不是也失去了某種珍貴的經歷?

| 心情隨想 | 18:58 | comments(2) |

07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Profile
New entries
Archives
Categories
Recent comment
Mobile
qrcode
Links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