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寓

雖然工作在今年夏天有了一番變動,但是不改變我流寓他鄉的現況。

回想小學時,因為家裡讓我從台北縣到台北市越區就讀,以致被都住在同一社區/眷村的同學視為鄉下人,非其族類,也因為家遠,無法擁有像別人一樣,在假日或放學後跟同學兼鄰居一起玩到天黑才回家吃飯的甜蜜經驗。想來大約是在幼獸們細微而無自覺的傷害中,深遠的影響了日後我對「OO人」這種分類法的認同感。

算來父母家住進台北市已有超過二十年以上的光陰,如果論戶口在台北市的時間,那就更加長久。即使曾經在幾個不同國家都住過幾週乃至數月的時間,在未隨工作流寓外地前,我只會覺得自己在台灣時就住在台北地區是理所當然,不覺得有什麼必要拿「台北人」的標籤往身上貼,真被貼了,也不會覺得有哪裡好得意,不曾打從心裡生出「我是台北人」或屬於某個地方的強烈意識。

事情總是在有對象比較之後才會感受到差異。

這一年間,我慢慢地越走越遠,但也沒有真正離開,維持著候鳥般,或更精確的說,每週自己發車、獨自上路,固定班次往返的遠途奔波生活。因為未與父母同住,雙親偶然想到時,會打個電話問問我現在在哪裡,其他跟我的生活有密切關係的大部分人,並不在乎我人在哪裡。大概是拜這個時代通訊發達之賜,能用網路連絡上就能配合工作,至於工作以外的,理智上知道那不是別人需要關心的事情,但離平素熟悉的人們遠遠地,想起來還是會覺得落寞,跟在台北時自己一人俐落愉快地生活,心境完全不同。

這裡出入不必爬山,比起我前一個暫居之處要來得平坦許多,也不是什麼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但我就是會覺得這裡除了路比較大條,視野稍微開闊之外,什麼也沒有。甚至連手機也收不到訊號。 orz

於此間的作息,除了吃飯洗澡這類每天必做的事之外,日常生活只有工作-上課-睡覺 三拍子,大家都忙,同學間少有往來。最近萬物騰貴,以致連踏查都不敢去了,因為一出門必是花錢。獨自生活,要自律儉約雖然不難,但到了連本書或新衣服也不敢買這種程度的清苦,總覺得猶如流放千里之後,半路上再聽到被追加兩千里的加刑流一般。明明沒有遭遇什麼真實的慘劇,卻無法摒除心中的蒼涼之思。

對前一個居所沒有眷戀,對這裡的風土也還生不出連繫感。拼命苦讀本地的背景史料,但總覺得很疏遠,不像老師同學那般心懷熱情,眼放光芒,信手拈來全不費氣力。突然懂了「交響情人夢」裡,野田廢傳給千秋的簡訊:「無論怎麼想跟舒伯特親近,他都不回頭搭理我」那種感覺。

沒課的日子,我穿得很隨便,就跟這邊路上大學生穿的差不多,走到學校食堂裡吃堪稱價廉物美的自助餐。有些一看就知道不是學生或教職員的人也在隊伍裡等著打菜吃飯。已坐下的人之中,總是可以看到幾張看起來特別辛苦,像是有很多故事可以說的臉,旁邊還有幾個年幼的孩子在繞來繞去。沒有要說長道短,我自己的動機也跟這些不是學生卻來吃學生餐的人相去不遠。能付得出少許的錢坐下來吃頓熱菜熱飯,總強過衣食無著。我無法曉得在一群本地人眼中,我這個趿著涼鞋慢慢走的外地人看起來又像什麼。也許仍然是張 徬徨不知所往 的面容。

假設有一天,如果我真有光宗耀祖之日,也許我自己,也許會有其他人幫我寫傳記,到時可能會記上「於年月日流寓某地至某地」之類的內容。這種內容通常只會被視為過渡歷程,不太會被詳細查考。但在短短的幾個字之間,藏住了多少沒有人知道的心思呢。

| 城市 | 23:00 | comments(0) |

本週小記

日前在 niconico 上聽到 初音 唱的 奇跡之海,大為驚豔,這首歌我第一次聽,實在太厲害了,完全不會感覺這是電子合成音。為了照顧沒有 nico 帳號或無法登入的人,我把 youtube 上的影片貼下面,有興趣的人可以聽聽看:

感謝友人分我原唱坂本真綾唱的 mp3 聽,只是千不該萬不該用汽車音響聽到習慣,回到家裡聽,當場覺得家裡電腦喇叭不夠力,這是說我該要換喇叭了嗎? (泣)

另外想寫件跟 nico+台灣有關的事。中央大學動畫社將他們在動畫歌謠祭上258人合唱 nico 組曲的短片傳到了 niconico 上,在日本的 niconico 引發很大迴響,也上了 新聞

(哞曰:有軍歌齊唱的感覺? XD)

因為這樣,日本那邊的鄉民準備也辦一個千人程度的 歌謠祭 來回應,預計十二月十五日舉行。這真是夠宅夠熱血的國際交流,但台灣這邊除了中央的人以外,幾乎都沒有人提這件事,這令我覺得很奇怪。我雖然跟中央動畫社沒關係,不過好事情可以廣為人知,所以幫著記一筆。這可比成天看本地新聞報阿共搶國旗之類,令人有負面情緒的事健康多了。(Y)

| 影音歌曲 | 16:31 | comments(2) |

黃真伊

嗯,結果我又看朝鮮古裝劇了。這次來跟「黃真伊」。

對於古代女性生活及青樓題材一直都很有興趣,從以前就留意不少這類作品,大概是一兩年前,在報紙副刊上看到黃真伊的名字,於是就記住了。她留下的詩不多,入伎籍的原因也成謎,所以就成了韓國小說電視電影所愛的題材。 這裡 有陳黎先生所寫的介紹可參考之。

睡長輩 所言不虛,「連續劇要一天看一集才有動力跟」,多少超級長的朝鮮古裝劇都是這樣看完的。不過因為我現在每週有電視可以看的時間有限,而且我很忙也不太有空看電視,本來是要斷念了,查了一下,好在這片不長,只有 28 集,我大概會試著看星期六日的重播,一次看二到三集吧。要是像「朱蒙」那樣 81 集被電視台剪成百來集,我應該就放棄了。 orz

故事的時代背景跟「大長今」是同一個時期,華服豔色也很吸引人的目光,目前看起來,這部連續劇依然大致符合朝鮮古裝劇公式:一定先演父母的故事一到三集,然後再演主角從小孩長大成人,年輕時苦練才藝,以後就變成神人,一定有個怨恨著既生瑜何生亮的對手,另外男女主角感情生活一定要各自都有三角戀,這樣。 (實在看太多了 ~_~)

本片在才藝訓練以及師徒過招的部分頗令人想起 千面女郎,這種熱血教師搭配天才弟子再加瑜亮之爭的故事一向都好看,這次是古代韓國藝妓版,我猜也許是自「藝妓回憶錄」上演後,朝鮮人也回頭發掘他們自己的藝妓故事吧。

只是聽著片子裡「教坊」「教坊」連發,常連想到《琵琶行》裡「名屬教坊第一部」之句,以及後面琵琶女的傷情。古來才女多寂寞?

| ACG、drama | 01:28 | comments(8) |

抄我的作業,當我看不出來?

一開始是昨天在書店看到麥田出版了繁體版的《利瑪竇的記憶之宮》,回家有感而發的在 twitter 上寫:「剛才差點一時衝動就買下麥田新出的《利瑪竇的記憶之宮》繁體版,好在冷靜的先回來看看... 我果然已經有這本書的簡體字版了。話說我也有這本書的1999再版繁體版,能讓我一直想買不同版本的文字書也只有這一本了。」早上起來,看到 b6s 在 twitter 上問我:「這麼神奇,那麼那一版最好看?」我這種認真魔人,被這樣問當然會想認真回答,拿書出來比對的同時,順手也 google 了一下,想看看別人對於這本書怎麼說的。結果又一次看到了吐血的事情。我大三時寫的作業被抄了。

抄我的

  • 畫紅線是直接抄的地方。
  • 比對了幾家網路書店的書介,可知這應該是由出版社或經銷商內部統一提供,而不是各家書店自己找人寫的,所以抓第一筆書店的圖做比對就好。

    google 真是無敵好用,要寫新聞稿 google 一下就有了是吧。這本書的第一筆資料是我放在我倉庫的 2000年作業:《利瑪竇的記憶之宮》讀書報告,真好,隨便找就有這麼長一篇文章可以抄,死大學生年幼可欺,抄了作者也不會知道,加個兩句自己的話,一件工作一下子就交差了是吧?

    好可惜喔,偏偏我就是會用 google 回頭顧影自憐的死學生,而且我絕不會忘記我認真寫過的文章,就像我在 文字的指紋裡說的,「你們這些吃人吸血的出版/盜版者,為什麼會覺得你們只要把作品換個標題、改幾個字詞,譯者/作者 就會認不得他的心血結晶呢?風格可以模仿,但是文字的指紋你要怎麼消滅它呢?」

    七個以上排列相同的字就是抄襲。完全沒跟我打個招呼,不告而取,可恥。而且還公開到網路上讓作者找到,更笨。會公然這樣抄了就上,大概是傳說中的「人不要臉,天下無敵」。沒關係,既然你都不要臉了,那我當然也可以大聲的說,寫《利瑪竇的記憶宮殿》新聞稿的人偷我的心血去賺骯髒錢。抄我的作業,你準備怎麼補償我?

    | 書本 | 12:21 | comments(5) |

    niconico 跟 youtube 繁中版

    niconico 跟 youtube 這兩天推出繁中版,niconico 的在 這裡,youtube 台版在 這裡 。因為是兩個相似的服務,剛好拿來對比一下。兩邊都看了以後,覺得 youtube 整個介面看來可謂很順眼,不會像 flickr 繁中版一樣驚人。至於 niconico, 目前只是有了簡單的繁中的皮,帳號日版中版共用,還不能從台灣加 comment。下午試的時候,會跳出來「本影片限從日本 nicovideo 觀看」的日文文句,剛才再隨機選了一片,倒是一切正常。

    剛起步而已,等待看台灣版 niconico 接下來的表現。

    | 影音歌曲 | 00:02 | comments(2) |

    青春譜

    基本上我現在已不聽國語新歌,找我去錢櫃之類的地方唱歌,我大概只能唱些中古歌,感覺好像很遜。但事實上我是有在學新歌的,只是都是些日文 ani song(動畫主題曲),這樣的歌在台灣的 KTV 不可能點到,只能自己在 窮人貧道 上練唱。從八月以來開始聽並學唱的 Ali project,如今他們的幾首名曲已經能唱得完全,但苦無表演(?)之處。這時承蒙 othree 指點,有個叫 青春譜 的卡拉 ok 店可以唱到這些歌,還可以搭配日本的線上系統事先查閱有沒有歌,一看,我自盛夏以來學會的 Ali project 近年名曲都有,這真是太神奇了,令我躍躍欲試,從此熱切期待某天能有機會去。

    今天 othree 學校社團包了青春譜整個白天的場,承蒙他找我一起去,我便大著膽子,以亂入者身分在下午前往。在南京林森路口站下公車,沿著林森北路從九條慢慢踱到六條通,然後沿著六條慢慢向裡走。從我高中時知道這個地方延續了日據時代以來(其實應該說是自中國中古以來?)的條坊制,總覺得這片區域是神秘而不可思議之地,是台北城裡的日本。話扯得有點遠了。總之進去之後選個角落坐下,看著眾人熱唱的場面,從 othree 手中接過歌本跟點歌單,努力地翻閱起來。

    可能是個性的關係,也可能是緣份不足,我當學生以來幾乎沒參加過什麼社團,大學畢業後為了彌補學生生活的空白,曾加入一些社團,但因為時間有衝突,還是參加不到動漫相關社團,所以我從來不曾真正參與過動漫社的活動,當然也沒有跟人一起合唱過 ani song。想不到生平第一首跟社團一起唱到的歌就是 "God knows",一群人像唱國歌一樣地大合唱,那一瞬間實在有感動到。

    大家都練了不少歌,這幾年沒有 J-POP 及 ani song 合輯可買,我又不開種植園或養動物,所以知道的新歌數相形見絀,好在國歌等級的歌我還是會唱的,只要能唱到,就很有參與感了。印象最深的是,有同學能很流利的唱日文 RAP,咬字又清晰,真是厲害,不曉得花了多少時間練。

    所以今天在那裡的短暫四小時中,我有開口唱,包括不拿麥克風跟唱的歌,至少有:"God knows"、"ハレ晴レユカイ"、"雪、無音、窓辺にて"、"Fly me to the moon"、"鳥の詩"、"聖少女領域"、"陰陽師 let's go"、"亡國覚醒カタルシス"。

    我唱 Ali 的歌是有點愚勇的,同學們看到螢幕上出現的歌名,出現一陣騷動,顯然我挑戰了太高難度的東西。我好歹還是女性,能比男孩子們的音域高一點,故問題不在於我沒辦法唱高音,而是幾個快的地方,我還是練得不夠熟,來不及把每個字都唱出來。只是為了一清我的怨念,至少想唱到亡國覺醒(但不小心多唱了「聖少女領域」 :p)。有唱到亡國覺醒就覺得不虛此行了。因為還要回來做事,唱完後很甘願地跟 othree 道別,先行離去。

    | 遊玩 | 22:14 | comments(5) |

    萌日

    十月十日,萌日也。本島慶祝萌日放假一天。星期三我本來就沒課也不出勤,放不放假沒有太大差別,但一天型的假日,特地北返很不划算,何況我的某門課作業,我全無概念,實不知道該從何寫起。我想,一定要趕快跟本地培養出感情才會想得出相關內容,用赴各名勝古蹟觀覽的方式來跟土地公培養感情,換取寫作業的靈感,聽起來好像很棒。所以決定今天就留在本地做點工作、附近走走,也算是享受假日。

    享受假日的奧義當然是晚睡晚起。大概前兩天發生的幾件事,令身心都太過疲憊,今天我起得很晚,在近午時分吃了早飯,想著原先預定想去看的地方,卻又覺得光是去就要開三十幾公里,好遠,我好累。未幾又睡下,等到睡醒真的有力氣規劃要去哪裡,已是兩點多快三點。地圖顯示這裡離車籠埔、霧峰林家花園以及歐舍都不太遠,如果只有幾公里路的距離,那很快就會到,運氣好的話天黑之前就看完了,不妨去走走看看,於是就開著小車車去了。

    一開始跑錯了,跑到車籠埔國小去,陷在不認識又沒人走動的庄內,有點可怕。研究一下,921 紀念公園應該才是我想去的點,連忙又回頭。公園弄成一塊小高地,爬上去看,視野不壞,但不是個令我想久待的地方。
    921震災紀念公園

    公園裡有碑,只要有碑文我都會認真看看。署名市公所是很奇怪的落款,反正碑文寫得算是可以傳達當時的情形,不要對他人苛求太多。
    紀念碑

    下面有一些流動攤販,除了遊客,許多當地的老人家坐在入口處的圓環休息。快四點了,我還沒吃午飯,餓就不想動,但離晚餐時間又太近,不想害自己吃不下正餐,所以想吃點小東西止飢就好。選擇了十元的米血。本來以為米血是豬血糕那種,結果我想錯了,是水煮的,送上來一看,小販弄得很華麗,感動之餘又叫了一杯十元紅茶,用雙十做為下午的點心。 XD
    華麗

    接著去霧峰林家花園。我本來以為它是像板橋林家花園那樣可以進去玩的地方(其實我還沒去過板橋林家花園),車子停好下去走,才發現裡面還有人住,甚至還有許多監視器。有人住就不適合亂看,所以只在屋子的前後走走,看我可以合理看到的地方,對著改建中的部分拍照。改建中的那一塊有泮池,我感到很驚訝,也許那個地方是給家族子弟讀書的私塾。
    泮池?

  • 泮池?
  • 巷子另一側則是有人住的住宅,從已重新修整過的房子形制上來看,是跟北埔金廣福姜阿新宅風格頗相似的建築,猜測是在相近的時期所建。
    DCF_0015

    對於霧峰林家,除了從課堂和書本上得知的傳奇事蹟,我可能比別人還多知道一點點瑣事,是我的前同事,這個家的某位後人親口對我說的,關於他小時候是受著怎樣的家教長大。這位前同事也堪稱一代奇人,這裡不想說長道短,總之將回憶從腦袋深處翻出來,搭著眼前的風物看,修正未抵達之前所做的錯誤想像,對今日的遊歷堪稱很有個人特色的註腳。

    回程因為看到指標,好奇之下,順便去潮吹大的大門口看了一下。好陡的一個坡,我最討厭徒步爬山了,自然也沒有進去逛的意願,車開到警衛亭前就立刻迴轉。沿著台三線回來,因為天色尚亮,就沒立刻進房,而繼續往前走,去找傳說中的歐舍咖啡。大家都說他的咖啡多好喝,來店裡買豆子的人很多,人來人往甚為熱鬧。很可惜我的味覺在咖啡這點上很失敗,只喝得出壞的,卻分不出什麼叫好的,尤其是單品,在各地喝了那麼多他人推薦的好咖啡,但總覺得自己在喝中藥,什麼明亮的果酸香氣,我總是感覺不到。好在最後一口嚐到了好味道,在口中留香甚久,算是不虛此行。

    出門前想去的地方,全都去過了一遍,滿意地結束萌日小旅。

    | 遊玩 | 23:27 | comments(4) |

    niconico 台灣進出

    消息來自 這裡,niconico 10/18 要進軍台灣。這消息乍聞有點吃驚,但是認真想想倒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就我的認知,比起中國跟韓國來說,台灣對日本是友善很多的鄰國,不失為好選擇。從今天萌日起算,只剩一週左右,niconico 到底會有什麼動作呢?很是期待。

    | 影音歌曲 | 19:50 | comments(1) |

    色戒小感

    先講點跟劇情相關的小事情。可能有小涅,不過相信這種程度的涅不會妨礙觀影樂趣。

    因為我的麻雀師傅突然說想看,我也想看,就在死線結束的當晚一起去看,做為一種慶祝。我的牌技是麻雀師傅一手調教出來的,我始終覺得自己在牌技上還差他一截,不過反正我並沒有想要變成麻將國手出國比賽(?),有現在的程度也就夠了。所以呢,我注意到的是一開場的時候,官太太們拿的竹板麻將,上面刻的萬字是簡體字,後面所有的麻將牌都是繁體萬,不連戲 XD,但是師傅就會記住易先生在後盤丟了兩張有違常情牌理的七筒。師傅有教過,記住人家打過的牌是件很重要的事呀。這就見出了我跟他兩人根本上的差異性。 XD

    大家都知道本片根據張愛玲的小說所改,我到了電影看完的隔天才補完這篇小說,說補完也不是很確定,因為裡面有個句子我好像有很深的印象,到底是祖師奶奶在別的地方用過還是我真讀過,沒辦法確認。為了避免一寫就是幾小時,盡量簡單的說一下心得就好。

    就我來看,色戒其實不是奶奶寫得頂好的小說,大概因為要在作品投射自己年輕時的失敗時總是會有迷惘難解之情,所以反倒寫不好。小說裡的王佳芝令我感到平面而不聰明,易默成則是個自大而爛透了的爛人。我就算以前看過,大概也是因為寫得沒那麼好,印象不深就忘了。奶奶在這篇故事裡,甚至連她最擅長的毒舌,都幾乎沒出場表演。這是我同意人家說這是她在寫自己事情的另一個點。人要打自己,下手總會輕些,但是要打既愛又恨透了的人,多給他兩棍再加踹個兩腳也不過分。那個什麼「要抓住男人的心要通過胃,要抓住女人的心要通過 *嗶*」,也不是奶奶自己說的。我同意奶奶說的,這話實在下作。好在有電影補完部分精神。注意看電影就知道,李安有拍出來要抓住女人的心,要通過的到底是什麼。

    電影版跟小說版的故事到末尾之前,簡直快成了兩個不同的故事,而這裡就想讚美李安一番,他把色戒補完得真是好,那些眼神流轉,不說的情意與寓意,用不同的方言、語言所構築出的華洋雜處的魔都上海,在奶奶的小說裡其實沒辦法看到這麼多。唯一可以說是小說補完電影的橋段,是小說裡交代了易先生的留日背景,以及王佳芝因為英文教育不是在上海受的,所以講英文會害羞,不敢大聲(這個心情寫得真是精準,果然祖師奶奶還是祖師奶奶呀)。有了「易先生留日」這個線索,我才能以偏概全地想像易先生在電影裡那些神乎其技的技巧是怎麼學來的。 XD

    雖然男女情感方面的事情,才是這片的重點,也讓我看完後在心裡感慨激盪良深,不過我一向不太喜歡在敝小閣談對愛情的感想,於此從略。想再說一點也許政治不太正確的事情。(嗯,政治正不正確,還有誰的正確才叫「正確」,其實跟這部片的內容也有很大關係)

    電影裡的時空,1942 年的上海,當時大概也正是我的祖父母即將結婚,或新婚燕爾的時候。因為我知道他們當時正在那個時間點上呼吸著生活著,所以看片時我一直在想像,不知道我的祖父母那時在同一個城市,在男女主角生活的地方附近做些什麼?電影裡提到的霞飛路,虹口區,所有拍上海的影片一定會帶一下景的外灘鐘樓,也是我自己親自去看過走過的地方,那些由祖父母口傳留給我的家族傳奇往事,藉著電影裡畫片海報般的一幕幕場景,在三稜鏡中折射出炫麗的他人光影。

    雖然感想感慨都有萬千,但一切不過是影戲罷了。

    | 影音歌曲 | 01:15 | comments(0) |

    Astrolog(2)

    敝小閣的 astrolog 一文屬於長賣型(?) 文章,一直以來都有各地的 mac user+占星同好來給我回應,但是很遺憾的,我本人沒有任何技術,無法對原始的 astrolog for unix 加以改良,一直感到抱憾。9/13 放學後,在 #osxchat 提到此事,剛好 mjhsiehlukhnosyllan 都在,lukhnos 傳給我 X11,mjhsieh 傳給我他剛改好,可在X11下起動的 astrolog, 他倆又教我裝好 X11,這麼做的好處是不必再回到 OS9 class 下起動,但是還是文字模式。cocoa 達人 yllan 則在聽取 osxchat 頻道上大家的建議,及與我幾次e-mail 往返後,改出了一個可以直接起動的版本:Astrolog.app.zip

    以下說明 yllan 版 Baby astrolog 的特色與優點。
    1. 有 yllan 製作的華麗 icon, 可置於 dock 後直接於 OSX 下點兩下起動。(Y)

    2. 已經將預設的文字資料改為繪出現在時間的天盤,地點經緯度以 yllan 所在地為準,故預設為台北。基本上台灣很小,用台北來起盤並不會有太大問題,如果你是境外人士,可自行換成你所在地的經緯度。

    3.可以在輸入完出生資料後,再重繪現在的天盤。

    yllan 極為有心,也花了很多精神下去做。因為yllan 本身對占星學不瞭解,我自己則無技術,重點是我們的時間都很有限,而且我覺得也不應該要求 yllan 用他有限的時間做無償工作,所以 Baby astrolog 暫時先改進到這樣。也許有人會認為它跟 PC 版的強大功能還有一段距離,但我相信這應該已對占星初學者畫個人的出生圖,及剛跳船/上船,不熟文字介面的 mac 新手使用者有很大幫助,不要忘了,它也只是Baby。而即使只是 Baby, 也已經比原作者 Walter D. Pullen 所放出的 unix 版本 「朝方便好用演化」了。

    友人們為 Astrolog for unix 的這些無私付出,我覺得很感動,是為記。

    | 軟體使用心得 | 22:26 | comments(4) |

    亂走之旅(2)

    剛結束兩個死線,本來就決定今天休息一下好了,加以昨天上了中部地方開發史的課,痛感對中部地區既不熟悉也無感情,為了補救這個缺憾,我決定力行某師金言「台灣史要唸得好就是要到處玩」,準備開小車車去踏查(?)。

    早上起來並未如願立刻出門,被公務電話追殺而不得不四處連絡,寫了幾封 e-mail,十一點才出去。本來是想去找這裡如何上中彰快速道路,突然想到我都不知道傳說中距離很近的高鐵台中站在哪裡,就叫車機帶我去。感覺繞了很大一圈之後...

    「喔,這就是高鐵站呀... 第一次來說...」用手機對著建築拍了幾張照片留念。
    高鐵站

    看起來很厲害很高科技的建築,跟附近荒涼的景象搭不太在一起,它的樣子讓我突然想起 Austin 機場。思及此令我不想久待,何況真的要停車進去也是要付停車費,何必呢。就開著車沿著指標莫名奇妙地上了二高。有一個一直都沒完成的心願,有一天我要去看看和美交流道下去後是長怎樣,趁不知道去哪時去剛好。於是就去了。從和美下去果然如同猜測,除了田還是田,一片荒涼。本來想趁好天氣去海邊,便先向往伸港方向走了一段,但是根據某種神秘的經驗,覺得這樣下去會到莫名奇妙的地方,故先停到路邊,在車機上按按看附近有什麼可去的點。離我最近的點是和美書院,在4.5 KM 外。想不到這樣荒涼的地方有書院,不愧是文風鼎盛的彰化府。那就去看看好了。

    看到了長得像書院的建築,雖然車機上還沒顯示抵達,總之工人智慧判斷,先停車下去看。走近說明一看,果然沒錯。書院大概都是長那樣,前面一定有個泮池,廟跟學在一起。
    泮池

  • 泮池
  • 很妙的是這個道東書院主祀對象是朱子,至聖先師跟四配 首任總理阮鵬程及六位發起人神位放在東廡,沒有放至聖先師跟四配,西廡奉福德正神。在這個地方唸書應該是不錯的,通風很好很涼快,讀朱子的話應該不會太快睡著。 orz
    朱子

  • 主祀朱子
  • 因為除了我別無他人,令我有點不安,把看得到的建築、碑文跟對聯拍一拍,大致看一下就速速離開。這時也快一點了,想吃點東西再回家做事。想想我都特地從台中州到了彰化府 XD,應該吃到名產再回去。於是還是按車機,看到有「北門口肉圓」,感覺這應該是個不難找的地方,就叫車機帶我去。

    不多久後到了,但是門口沒有地方可停車,所以只好停遠一點,停到民生路上的民生國小外面。陽光很好,從老建築旁灑下來的光影,又讓我想起了巴黎的某個街角。容易把現在的旅行跟過去的記憶疊合,真是一種不好的習慣,畢竟有的事是不想再想起了。總之還是要往食物前進。到店門口,一看即知是有名老店,還好過了中午人已不多,也不必跟人併桌吃。這輩子第一次真正在彰化吃彰化肉圓。平常因為它是油煎的東西,不適合我胃不好的人吃,所以很少碰,若不是到了彰化,應該也不會想到要吃。一吃之下果然很美味,跟我小時候在三重埔吃的彰化肉圓根本是兩種東西。 XD 別的地方的肉圓不會像他這樣可以炸到外層酥脆,口感很好。很可惜裡面沒什麼筍子。既然要吃稀罕的東西,就再叫了一碗骨髓湯來喝喝看,果然這個湯頭也棒,大推。吃飽了,很滿意的離開。(稍感遺憾的是,吃了油炸物果然會胃痛... :o )

    其實還是不知道從彰化市中心要怎麼回台中,全靠車機帶路,抵達住處才發現走省道台一乙線的話好像才十四公里左右,那我怎麼全程又開了六十幾公里啊 @@"

    | 遊玩 | 16:17 | comments(4) |

    08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Profile
    New entries
    Archives
    Categories
    Recent comment
    Mobile
    qrcode
    Links
    Others